不是字面上懂,并且会运用的就不是很多了。我们不妨举两个正好相反的事例作一个对比分析。一个是诸葛亮统兵平南。当时诸葛亮在西川治理有方,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于业,国富民。就在蜀汉建兴三年,南蛮首领却兴兵造反,攻打永昌。诸葛亮正想平定后方,解除后顾之忧,以便早日北伐,夺取中原,所以当即起兵50 万,带领赵云、魏延、王平、张翼及数十名川将,
发南征。诸葛亮早已对南蛮情况有了准确的分析,确定了攻心为上的战略方针,不但要打败南蛮,平定叛
,更要收服南蛮人心,一劳永逸地解决南方问题。
兵第一仗,蜀军即轻而易举战胜了孟获的先锋
队,杀死其第一
主金环三结元帅,活捉第二
主董荼娜和第三
主阿会喃,俘虏大批蛮兵。诸葛亮亲自给两名
主解绑,又赐给衣服酒
,放他们回
。其他蛮兵,当然更是给予优待,一律放回。随后又略施小计,活捉了孟获。诸葛亮照样放了孟及其
下蛮兵,众蛮兵
恩不尽,跪拜而去。孟获不服,重振蛮兵,再与蜀军
战,当时天气炎
,正值暑季盛夏,孟获据江死守。诸葛亮就来了个隔江对峙,让士兵在军营上面搭上凉棚,休息兵
。而孟获却整天饮酒作乐,不理军务。不久,孟获因董荼娜败阵,而命人打了他一百大
。董荼娜既恨孟获残暴,又
诸葛亮仁义,与众酋长商议,一致决定杀了孟获,去投诸葛亮,以免百姓遭难。董荼娜手执钢刀
孟获帐中,正赶上孟获大醉不醒,帐下二将也受过诸葛亮宽大,就和董荼娜一起,把孟获捆送诸葛亮帐中去了。孟获第二次被捉,仍然不服,诸葛亮款待一番,又放了他。孟获第三次起兵,用诈降计,企图里应外合,活捉诸葛亮。结果孟获计谋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将计就计,孟获第三次被捉。他还是不服,但诸葛亮又放了孟获。孟获第四次凑集几十万蛮兵再战,又被活捉。孟获仍然说不服,诸葛亮再次放他,孟获退
秃龙
顽抗,诸葛亮得到孟获的哥哥孟节和银冶
主杨锋的帮助,第五次活捉孟获。孟获还说不服,诸葛亮第五次放了他。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到第七次活捉,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归顺蜀汉。不但孟获归服,广大蛮区百姓更是把诸葛亮视作神明,许多年以后还供奉他的牌位哩!第二个事例是刘备统兵伐东吴。当关云长兵败麦城,从临沮小路逃走时,中了吴军埋伏,被吴将
忠捉住。随后关云长的义
关平来救,也被捉住。关云长父
不肯投降,被孙权下令斩首。刘备得报,哭得死去活来,在登基的第二天就要御驾亲征,讨伐东吴,为云长报仇。赵云等苦苦劝谏,请刘备以天下为重,应该先讨曹魏,不可先伐吴。可刘备一心只以结义兄弟为重,不听众人劝谏。谁知祸不单行,刘备大军还没
发,张飞又被
将杀了,割下首级送到东吴去了。这一下,刘备更不听劝谏了,连他一向言听计从的诸葛孔明的劝谏表章,他也扔到地上,下令不许再谏。刘备终于统领70 多万大军,杀
川东,为其兄弟报仇。起初,蜀军虽然连连获胜,气势夺人,但也损失了老将黄忠。待到陆逊
任东吴大都督后,吴军改变了策略,陆逊不许诸将
战,只是
守险要隘
。刘备命令众将猛攻,却攻不下来,心中十分焦躁,谋士
良提醒刘备防备陆逊用计,刘备却说:“我用兵一辈
,难
还不如一个黄
孺
吗?”“他能有什么计谋?只不过是胆怯而已。他们接连吃败仗,现在哪里敢再
战!”当时正值盛夏,暑
难当,蜀军攻不下,吴军又不
战,刘备就下令把营地移到山林茂盛、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