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告诉自己的父兄,致使他叔父太傅袁隗一门,被杀,不仁不孝,这是袁绍第三条罪状。袁绍起兵以后,历时二年,不体恤国难,四处搜刮财物。大力储存粮食,专做不急之事,不择手段,勒索百姓,他所造成的痛苦,无不为之悲叹。这是袁绍第四条罪状。逼迫韩馥,非法夺取他的州郡,私刻金石,作为印玺,每次下发文书,总用黑绸袋子密封,题名为‘诏书’。王莽篡夺行为,也是逐渐发展而达到目的。观察袁绍的打算,一定将引出大乱。这是袁绍第五条罪状。袁绍命观星象的人察看吉凶,赠送他钱财,和他一起吃喝,选定日期,攻掠郡县。这难道是一个大臣应当做的吗?这是袁绍第六条罪状。袁绍与死去的虎牙都尉刘勋共同起兵,刘勋使张杨降服,屡次立功,而袁绍因为一点儿小仇冤枉地加以迫害。任用奸佞小人,帮助他为非作歹,这是袁绍第七条罪状。死去的上谷太守高焉,死去的甘陵相姚贡,袁绍贪婪地向他们要钱,钱没有备齐,二人一齐毙命。这是袁绍第八条罪状。依照《春秋》之义,子随母贵。袁绍之母身为婢女,地位实在低贱,他却身居高位,安享厚福。有侥幸进升之志,无谦虚退让之心,这是袁绍第九条罪状。另者长沙太守孙坚,从前领豫州刺史,能够驱逐董卓,打扫皇陵宗庙,忠心辅助王室,功劳很大。袁绍派遣小将非法占据他的位置,断绝他的粮食供应,使他不能深入,使董卓长期不能伏法。这是袁绍第十条罪状。以前周朝衰落,王道沦丧,天子迁徙,诸侯背叛,所以齐桓公设立柯亭之盟,晋文公召集践土之会,讨伐荆楚使其向天子纳贡,攻击曹、卫以昭示他们无礼。臣虽微贱,名声不比先贤,但蒙受皇恩,肩负重任,身负军职,奉命讨伐罪人,斗胆与诸将和各州郡共讨袁绍等人。如果大功告成,罪人都被擒获,或许能够续接齐桓、晋文忠诚的业绩。”随即发兵进攻袁绍,于是冀州各城都背叛袁绍而投向公孙瓒。
袁绍惧怕,就把自己所佩带的勃海太守印绶授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勃海去上任,想以此来与公孙瓒和解。而公孙范立刻背叛了袁绍,领勃海兵来帮助公孙瓒。公孙瓒就自己分派他的将帅任青、冀、兖三州刺史,又全部安排了郡守县令,与袁绍大战于界桥。公孙瓒兵败回蓟。袁绍派部将崔巨业领兵数万围攻故安不下,退兵南归。公孙瓒带步骑兵三万人追击到巨马水,大败袁军,杀死七八千人。乘胜南下,攻破一些郡县,接着到了平原,就派他的青州刺史田揩占有齐地。袁绍又派兵数万和田揩连战二年,双方粮食都吃完了,士卒疲惫,交替抢掠百姓,田野裹连青草都光了。袁绍就派他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揩与他作战,战败返回。
当年,公孙瓒擒获刘虞,完全占有幽州之地,雄心更大。此前有童谣说: “燕南陲,趟北际,中间刚好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自认为说的就是易这个地方,随即迁到这裹。修营垒,筑楼观敷十座,临易河,通辽海。
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等人,联合率领州裹军队,要一起来找公孙瓒报仇。鲜于辅以为燕国阎柔一向有信义,推举他为乌桓司马。阎柔招募引诱胡汉数万人,和公孙瓒所任命的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斩邹丹军首级四千多。乌桓峭王感戴刘虞的恩德,率领同族人及鲜卑人的七千多骑兵,和鲜于辅一起南下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和袁绍部将曲义合兵十万,一起攻打公孙瓒。兴平二年,在鲍丘击败公孙瓒,斩首二万余级。公孙瓒于是保守易京,屯田种粮,逐渐得以自给。相持一年多,曲义军粮吃完,士卒饥饿困乏,有一股数千人退走。公孙瓒截击了他们,全部缴获他们的车辆辎重。
当时因早灾蝗灾谷价昂贵,以致人吃人。公孙瓒仗恃自己的才干和势力,不爱惜百姓,专记别人的过失而不记别人的好处,一点小怨仇必定报复,州裹有德之士名声超过他的,他必定加上罪名而杀害。常说: “做官的都是命中注定享受富贵,不用感谢别人的好处。”因此他所宠爱的,大多是商贩之类的常人。所到之处欺凌强暴,百姓怨恨。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自杀死公孙瓒所任命的官吏,又与鲜于辅、刘和军队联合,公孙瓒怕生出意外,于是居住在高台上,用铁门。斥退左右的人,男人七岁以上不许进入易京大门。衹让姬妾们服侍,所有公文书信都用绳子吊上去。命令周围的女人们练习大嗓门,使声音可以传敷百步,以传达他的命令。疏远宾客,谁也不信任,因此他的谋臣猛将,逐渐生出二心或离他而去。从此以后,很少再去作战。有人间他原因,公孙瓒说: “我以前在塞外驱逐叛胡,在孟津扫荡黄巾,当那个时候,认为天下稍作指挥就可以平定。到了今天,战事还是方兴未艾,看来不是我所能解决的,不如罢兵耕田,救济荒年。兵法上说百楼不攻,如今我各营楼台千里,积蓄谷物三百万斛,有这些吃的就足以等待天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