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五星,岁,缓则不行,急则过分,逆则占。荧惑,缓则不,急则不
,违
则占。填,缓则不建,急则过舍,逆则占。太白,缓则不
,急则不
,逆则占。辰,缓则不
,急则不
,非时则占。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
在戌曰掩茂。九月,《石氏》曰名天睢,在翼、轸。失次,杓,
。《甘氏》在七星、翼。《太初》在氐、房、心。
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人。星众,国吉,少则凶。汉者,亦金散气,其本曰。星多,多
,少则旱,其大经也。
在申曰氵君滩。七月。《石氏》曰名天晋,在东井、舆鬼。《甘氏》在弧。《太初》在翼、轸。
在亥曰大渊献。十月,《石氏》曰名天皇,在角、亢始。《甘氏》在轸、角、亢。《太初》在尾、箕。
夏,土;信也;思,心也。仁义礼智以信为主,貌言视听以心为正,故四星皆失,填星乃为之动。填星所居,国吉。未当居而居之,若已去而复还居之,国得土,不乃得女。当居不居,既已居之,又东西去之,国失土,不乃失女,不,有土事若女之忧。居宿久,国福厚;易,福薄。当居不居,为失填,其下国可伐;得者,不可伐。其赢,为王不宁;缩,有军不复。一曰,既已居之又东西去之,其国凶,不可举事用兵。失次而上一舍三舍,有王命不成,不乃大
;失次而下二舍,有后戚,其岁不复,不乃天裂若地动。
在酉曰作詻八月。《石氏》曰名长壬,在柳、七星、张。失次,杓,有女丧、民疾。《甘氏》在注、张。失次,杓,有火。《太初》在角、亢。
国皇星,大而赤,状类南极。所以,其下起兵。兵,其冲不利。
四填星,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维臧光,亦
四隅,去地可二丈,若月始
。所见下,有
者亡,有德者昌。
司诡星,正西,西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
凡五星:皆圜,白为丧为旱,赤中不平为兵,青为忧为
,黑为疾为多死,黄吉;皆角,赤犯我城,黄地之争,白哭泣之声,青有兵忧,黑
。五星同
,天下BA3A
,百姓安宁,歌舞以行,不见灾疾,五谷蕃昌。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其所住者,兵发其下。
星坠至地,则石也。
昭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所国,起兵多变。
长庚,广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起兵。
《甘氏》、《太初历》所以不同者,以星赢缩在前,各录后所见也。其四星亦略如此。
秦之疆,候太白,占狼、弧。吴、楚之疆,候荧惑,占鸟衡。燕、齐之疆,候辰星,占虚、危。宋、郑之疆,候岁星,占房、心。晋之疆,亦候辰星,占参、罚。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为,
则日、岁星、荧惑、填星,占于街南,毕主之。其西北则胡、貉、月氏旃裘引弓之民,为
,
则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昴主之。故中国山川东北
,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渤海碣石。是以秦、晋好用兵,复占太白。太白主中国,而胡、貉数侵掠,独占辰星。辰星
EE50疾,常主夷狄,其大经也。
凡五星,早为赢,赢为客;晚
为缩,缩为主人。五星赢缩,必有天应见杓。
此四星所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五残星,正东,东方之星。其状类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黄。
咸汉星,正北,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
天暒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于有
之国。
在午曰敦牂。五月。《石氏》曰名启明,在胃、昴、毕。失次,杓,早旱,晚
。《甘氏》同。《太初》在东井、舆鬼。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凡月五星,其国皆亡:岁以饥,荧惑以
,填以杀,太白
国以战,辰以女
。月
大角,王者恶之。
凡五星,岁与填合则为内,与辰合则为变谋而更事,与荧惑合则为饥,为旱,与太白合则为白衣之会,为
。太白在南,岁在北,名曰牝牡,年谷大孰。太白在北,岁在南,年或有或亡。荧惑与太白合则为丧,不可举事用兵;与填合则为忧,主孽卿;与辰合则为北军,用兵举事大败。填与辰合则将有覆军下师;与太白合则为疾,为内兵。辰与太白合则为变谋,为兵忧。凡岁、荧惑、填、太白四星与辰斗,皆为战,兵不在外,皆为内
。一曰,火与
合为淬,与金合为铄,不可举事用兵。土与金合国亡地,与木合则国饥,与
合为雍沮,不可举事用兵。木与金合斗,国有内
。同舍为合,相陵为斗。二星相近者其殃大,二星相远者殃无伤也,从七寸以内必之。
在未曰协洽。六月,《石氏》曰名长烈,在觜觿、参。《甘氏》在参、罚。
角、亢、氐,沇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婺女,扬州。虚、危,青州。营室、东
,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觜觿、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
六贼星,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
凡五星所聚宿,其国王天下:从岁以义,从荧惑以礼,从填以重,从太白以兵从辰以法。以法者,以法致天下也。三星若合,是谓惊立绝行,其国外内有兵与丧,民人乏饥,改立王公。四星若合,是谓大汤,其国兵丧并起,君忧,小人
。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王者,掩有四方,
孙蕃昌;亡德受罚,离其国家,灭其宗庙,百姓离去,被满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其事亦小也。
凡以宿星通下之变者,维星散,句星信,则地动。有星守三渊,天下大,地动,海鱼
。纪星散者山崩,不即有丧。
、鳖星不居汉中,川有易者。辰星
五车,大
。荧惑
积
,
,兵起;
积薪,旱,兵起;守之,亦然。极后有四星,名曰句星。斗杓后有三星,名曰维星。散者,不相从也。三渊,盖五车之三
也。天纪属贯索。积薪在北戍西北。积
在北戍东北。
在卯曰单阏。二月,《石氏》曰名降人,在婺女、虚、危。《甘氏》在虚、危。失次,杓,有
灾。《太初》在奎、娄。
在辰曰执徐。三月,《石氏》曰名青章,在营室、东
。失次,杓,早旱,晚
。《甘氏》同。《太初》在胃、昴。
在巳曰大荒落。四月,《石氏》曰名路踵,在奎、娄。《甘氏》同。《太初》在参、罚。
在丑曰赤奋苦。十二月,《石氏》曰名天昊,在尾、箕。《甘氏》在心、尾。《太初》在婺女、虚、危。
天狗,状如大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坠及,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其下圜如数顷田
,上锐见则有黄
,千里破军杀将。
烛星,状如太白,其也不行,见则灭。所烛,城邑
。
格泽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锐。其见也,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客。
月有九行者:黑二,
黄
北;赤
二,
黄
南;白
二,
黄
西;青
二,
黄
东。立
、
分,月东从青
;立秋、秋分,西从白
;立冬、冬至,北从黑
;立夏、夏至,南从赤
。然用之,一塊房中
。青赤
,白黑
。若月失节度而妄行,
则旱风,
则
雨。
旬始,于北斗旁,状如雄
。其怒,青黑
,象伏鳖。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岁星正月晨东方,《石氏》曰名监德,在斗、牵
。失次,杓,早
,晚旱。《甘氏》在建星、婺女。《太初历》在营室、东
。
日有中,月有九行。
在曰困敦。十一月
,《石氏》曰名天宗,在氐、房始。《甘氏》同。《太初》在建星、牵
。
中者,黄
。一曰光
。光
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
,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
,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
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
也。
用事则日
而北,昼
而长,
胜,故为温暑;
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
胜,故为凉寒也。故日
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奥。此寒奥之表也,故曰为寒暑。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扶者,邪臣
而正臣疏,君
不足,
人有余。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必有归国者。
甲乙,海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戊己,中州河、济。庚辛,华山以西。壬癸,常以北。一曰,甲齐,乙东夷,丙楚,丁南夷,戊魏,己韩,庚秦,辛西夷,壬燕、赵,癸北夷。
周,丑翟,寅赵,卯郑,辰邯郸,已卫,午秦,末中山,申齐,酉鲁,戌吴、越,亥燕、代。
古历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夫历者,正行也。古人有言曰:“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日不朔,月不
望。”夏氏《日月传》曰:“日月
尽,主位也;不尽,臣位也。”《星传》曰:“日者德也,月者刑也,故曰日
修德,月
修刑。”然而历纪推月
,与二星之逆亡异。荧惑主内
,太白主兵,月主刑。自周室衰,
臣贼
师旅数起,刑罚失中,虽其亡
臣贼
师旅之变,内臣犹不治,四夷犹不服,兵革犹不寝,刑罚犹不错,故二星与月为之失度,三变常见;及有
臣贼
伏尸
血之兵,大变乃
,甘、石氏见其常然,因以为纪,皆非正行也。《诗》云:“彼月而
,则惟其常;此日而
,于何不臧?”《诗传》曰:“月
非常也,比之日
犹常也,日
则不臧矣。”谓之小变,可也;谓之正行,非也。故荧惑必行十六舍,去日远而颛恣。太白
西方,
在日前,气盛乃逆行。及月必
于望,亦诛盛也。
枉矢,状类大星,蛇行而苍黑,望如有
目然。
《太初》在注、张、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