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五行志中之上(9/10)

纲常的,现在忘了纲常之礼却大谈典故,那还有什么用呢!”

哀公十六年,孔丘去世,哀公为孔子致悼词说:“老天不善待我,不能暂且为我留下这位老人,让他保护我一人。”子贡说:“我们国君可能不能最后死在鲁国了!我们的夫子这样说过:‘人失了礼就要昏愤,失了名分就是犯错。,失去大志就要昏庸,失去自己的本分就是犯错。夫子在世的时候,不能任用,死了却致词悼念,这不合礼义;自称‘我一人’,这不合名分。我君把这两样都失了。”哀公二十七年,哀公逊位邾,最后死于越。

各种征兆中的恒阳,刘向认为是《春秋》上说的大旱。而在夏季大旱时祭天求雨叫做大雩。旱而未伤春秋两季谷物,衹叫做不雨。京房的《易传》说:“欲求得贤才却不任用,这叫做虚张声势,因此而生的灾害是地荒。荒,即因旱而荒。旱的时候有云有阴就是不下雨,再变而为无云,因而除。出兵作战超过时间,这叫做旷曰持久,因此而引发的旱灾使庄稼不能存活生长。朝野上下都隐蔽无言这叫作隔膜不通,引发的旱灾是天空无云三个月,时有冰雹击杀飞乌。到处寻求妃妾是所谓乱,引发的旱灾是三个月气温过高没有云雾。在高处建筑官府是所谓侵犯阴阳,由之导致的大旱将万物从根上旱死,常有火灾发生。地位卑低而越级是所谓僭越,由之导致旱灾是有水分的东西变得枯干,而起火。”

僖公二十一年“夏季,大旱”董仲舒、刘向认为,齐桓公死后,诸侯顺从了楚国,鲁僖公尤得楚君欢心。楚国来鲁国献俘,释放宋国的俘虏。鲁国对外倚重强大的楚国,对内暴虐而不得民心,又修建南门,兴土木之工而劳累百姓。多种祈雨而天旱无雨的情况,大致都是这类失众而天怒降灾的表现。

宣公七年“秋季,大旱”这年夏天,鲁宣公与齐侯一起征伐莱国。

襄公五年“秋季,举行求雨大祭”此前,宋臣鱼石逃奔到楚国,楚国征伐宋国,夺取了彭城,把这个地方封给鱼石。郑国背叛中原而投向楚国,鲁襄公与诸侯一起围攻彭城,在原属郑地的虎牢修筑城防用以防御楚国。这一年郑伯派使臣公子发来鲁国访问,鲁国派大夫到善道与吴国会谈。对外结交二国,内得郑使来访,从而有了暴厉扰民引发的反应。

八年“九月,举行求雨大祭”当时鲁国军队扩编为三军,季氏势力强盛。

二十八年“八月,举行祈雨大祭”此前,晋国使臣荀吴、齐国使臣庆封连年来访,这年夏天邾子来鲁朝会。鲁襄公遇上了因为暴厉A大引起的天应。

昭公三年“八月,大祀求雨”刘歆认为,昭公即位十九年了,还有幼童的心态,处在丧亲之期而无哀痛之情,属于高傲自大不得人心,从而引发天旱无雨。六年“九月,大祀求雨”先前莒国大夫牟夷以奉献二邑之地为礼投奔鲁国,莒国因此发怒而攻打鲁国,鲁国大夫叔弓率军,抵御而打败莒军,鲁昭公得以去朝见晋国国君。鲁国对外结好大国,对内获得莒国的两邑,从邻国取胜,从而有燥阳恃力兴师动众而引发的天应。

十六年“九月,大祀求雨”先前鲁昭公之母夫人归氏去世,昭公不伤痛难过,还到比蒲举行大规模的打猎。晋国大夫叔向说:“鲁国有大丧却还不停止聚众田猎之事。国民不为国丧而哀,是心不敬君;君也没有哀痛的表现,是不念亲人。恐怕要亡国了。”此与昭公三年之事征兆相同。

二十四年“八月,大祀求雨”刘歆认为与下边的事情有关:《左氏传》载二十三年时邾国军队筑建翼地城防,返回时途经鲁国的领地,鲁国袭击消灭了邾军,俘获了邾国三位大夫。邾人向晋国告状求援,晋国就扣下了鲁国使臣叔孙躇,造年春天才放归。

二十五年“七月上旬之辛卯曰举行求雨大祀,下旬之辛亥H又举行一次”,旱情太严重了。刘歆认为,当时后氏与季氏两家有矛盾,又加上季氏族内有行为淫荡的妻子进献谗言,使季平子与本族人相互仇视,人们都攻击乎子。子家驹向昭公进谏说:“那些攻击季平子的人想让您冒险,这可不好。”昭公还是讨伐了季氏,而被季氏打败,逃奔齐国。

定公七年“九月,大祀求雨”先前鲁定公自己率军侵略郑国,回师后修建中城之城墙。又派两位大夫率军围攻鄣邑。严公三十一年“冬季,无雨”这一年,一年之内三次建筑台榭,奢侈铺张不管百姓疾苦。僖公二年“冬天十月无雨”,三年“春天正月无雨,夏天四月无雨”“六月下了雨”在此之前,鲁严公的夫人与公子庆父通奸,并先后杀了两个鲁君。鲁国人攻伐他们,夫人退到邾国,庆父逃奔莒国。僖公即位后,向南打败邾国,往东打败莒国,俘获莒国大夫。有干枯的报应。

文公二年“从十二月无雨,一直到次年秋天七月”文公即位,周天子派使臣叔服来鲁参加僖公的葬礼,又派使臣毛伯来鲁赐文公命圭。鲁国对外与晋侯在戚地会见,派公子遂到齐国行纳币礼定婚,又与诸侯会盟。上得周天子之照应,外得诸侯之谊,傲然自大起来。把其父僖公的神主升进太庙。大夫开始专权。

十年, “从正月天不下雨,直到秋天七月”先前公子遂会同晋、宋、卫、许四国抗楚救郑。后来,楚国使臣越椒来访。秦国人来赠裢衣问丧。有干枯的报应。

十三年“从正月不下雨,直到秋天七月”先前曹伯、杞伯、滕子来朝见鲁君,邸伯来投奔鲁国,秦国使臣遂来访,季孙行父建筑诸与鄣二城。二年之间,五国君臣来鲁,国内建了两座城。因而张皇自大而失民心。一种说法是,天不下雨而五谷都能成熟,奇异少见。文公时,大夫开始专权盟会之事,公孙敖与晋侯会见,又在垂陇与诸侯会盟。之所以不下雨谷物却能生长成熟的原因,是阴弱不能出气却私自跑出来了,以象征恩施不由国君所出,而臣下作威作福私自作主办事。一种说法是,天不下雨近似于对常阴少阳的惩罚,即国君势弱所致。

汉孝惠帝五年夏季,大旱,江河水少,溪谷绝流。先前征发百姓男女十四万六干人修筑长安城,到这一年城才修成。文帝三年秋天,天下干旱。这年夏天,匈奴右贤王入侵上郡,皇帝韶令丞相灌婴发车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往高奴,打击右贤王,把他赶出塞外。当年秋天,济北王刘兴居造**,朝廷派大将军去征讨叛王,都伏法处死。

六年后的春天,全国大旱。在此之前征调骑兵步兵屯驻广昌,这年二月又征调步兵屯驻陇西。后来匈奴大举侵入上郡、云中,战争波及京城长安,为此派三位将军率军屯防边境,又派三位将军屯防京师。

景帝中三年秋天,大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