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粤既并吴,后六世为楚所灭。后秦又击楚,徙寿春,至子为秦所灭。
寿春、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其失巧而少信。初淮南王异国中民家有女者,以待游士而妻之,故至今多女而少男。本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并兼,故民俗略同。
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江南卑湿,丈夫多夭。
公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后二十世,至句践称王,与吴王阖庐战,败之隽李。夫差立,句践乘胜复伐吴。吴大破之,栖会稽,臣服请平。后用范蠡、大夫种计,遂伐灭吴,兼并其地。度淮与齐、晋诸侯会,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使赐命为伯,诸侯毕贺。后五世为楚所灭,子孙分散,君服于楚。后十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兴,复立摇为越王。是时,秦南海尉赵佗亦自王,传国至武帝时,尽灭以为郡云。
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
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厓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亡马与虎,民有五畜,山多麈麖。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为镞。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一反。元帝时,遂罢弃之。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译文
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设置。王莽时叫乐平郡。有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户,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口人。有九个县:武都县,束汉水接受氐道水的水源,一叫沔水,经过江夏,称为夏水,流入长江、天池大泽在县的西面。王莽时叫循虏县。上禄县,故道县,王莽时叫善治县。河池县,泉街水向南到沮县流入汉水,行程五百二十里。王莽时叫乐平亭县。平乐道县,沮县,沮水发源于东狼谷,向南到沙羡县的南面流入长江,经过五个郡,行程四千里,是荆州的河流。嘉陵道县,循成道县,下辨道县。王莽时叫杨堕墨。
陇西郡,秦时设置,王莽时叫厌戎郡。有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四户,二十三万六干八百二十四口人。有铁官、盐官。有十一个县:狄道县,A石山在东。王莽时叫操虏县。上邦县,安故县,氐道县,《禹贡》上养水的发源地,到武都就成为汉水。王莽时叫亭道县。首阳县, 《禹贡》上的乌鼠同穴山在西南,是?胃水的发源地,向东到船司空进入黄河,经过四个郡,行程一千八百七十里,是雍州的灌渠。予道县,王莽时叫德道县。大夏县,王莽时叫顺夏县。羌道县,羌水流出塞外,向南到阴平县流入白水,经过三个郡,行程六百里。襄武县,王莽时叫相桓县。临洮县,洮水流出西羌中,向北到袍罕束面流入黄河。《禹贡》上的西顷山在县西,南部由都尉治理。西县。《禹贡》上的幡冢山,是西汉水的发源地,向南流入广汉县的白水,向东南到江州县流入长江,经过四个郡,行程二千七百六十里。王莽时叫西治县。
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设置。王莽时叫西海郡。有三万八千四百七十户,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口人。有十三个县:允吾县,乌亭逆水流出参街谷,向东到枝阳县流入湟水。王莽时叫修远县。浩叠县,浩叠水流出西塞外,向东到允吾县流入湟水。王莽时叫兴武县。令居县,涧水流出西北塞外,到县的西南,流入郑伯津。王莽时叫罕虏县。枝阳县,金城县,王莽时叫金屏县。榆中县,抱罕县,白石县,离水流出西塞外,向东到袍罕县流入黄河。王莽时叫顺砾县。河关县,积石山在西南羌中。黄河水在塞外流动,向东北流入塞内,到章武县流入大海,经过十六个郡,行程九千四百里。破羌县,宣帝神爵二年设置。安夷县,允街县,宣帝神爵二年设置。王莽时叫修远县。临羌县。西北到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面则是湟水的发源地,向东到允吾县流入黄河。西面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王莽时叫盐羌县。
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设置。王莽时叫填戎郡。髓改为泌。有六万三百七十户,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口人。有十六个县:平襄县,王莽时叫平相县。街泉县,戎邑道县,王莽时叫填戎亭县。望垣县,题,阿阳县,王莽时叫望亭县。罕开县,绵诸道略阳道县,曲, 《禹贡》上的圭旦山在县南的梧中聚。王莽时叫冀治县。勇士县,附属的侯国的都尉治理满福。王莽时叫纪德县。成纪县,清水县,王莽时叫识睦县。奉捷县,陇县,砾道县,骑都尉治理密艾亭。兰干县。王莽时叫兰盾县。
武威郡,原来匈奴休屠王的地方。武帝太初四年设置。王莽时叫张掖郡。有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一户,七万六千四百一十九口人。有十个县:姑臧县,谷水发源于南山,向北到武威县流入大海,行程七百九十里。张掖县,武威县,休屠泽在东北,古代文字记载认为是猪壁泽。休屠县,王莽时叫晏然县。都尉治理熊水障。北部都尉治理休屠城。揞次县,王莽时叫播德县。鸾乌县,扑刺县,王莽时叫敷虏县。媪围县,苍松县,柑陕水发源于南山,向北到揞次县流入大海。王莽时叫射楚县。宣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