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河决啊有何办法?浩浩洋洋的水,担心全成为黄河。全成黄河啊地方不安,河工没有休止啊吾山已经凿乎。吾山凿平啊钜野泽外流,鱼儿不高兴啊又临近冬天。河道废弛啊水常流,蛟龙驰骋啊放任远游。水流回到了旧河道啊,是神在照顾沛县,不出来封禅啊不知道外面的事!我对河伯说呀你为何不仁,泛滥不休啊愁煞人!啮桑漂浮在水中啊淮水、泅水满,久不归故道啊惟愿水流稍缓。另一首是:黄河汤汤啊水流急,北渡曲折啊水流难疏通。拔取草芊插在决口啊沉美玉于河,河伯同意息水啊但草不足。草不足啊是卫人的罪,百姓烧柴尚不足啊如何御水,伐淇园的竹啊做成楗来堵石柱,宣防被堵住了啊万福就到来。
于是终于堵塞了瓠子的决口,在上面建筑了一座宫殿,名叫宣防。而且在黄河北岸修了两条渠来疏导水流,恢复了大禹时的旧貌。梁、楚地区重又得到了安宁,没有了水灾。
从这以后,当权的人都争相说修水渠的好处。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地区都引黄河水及河谷的水来灌溉农田。而关中的灵轵、成国、漳渠引各川I,汝南、九江引淮水,束海引钜定,泰山的下面引汶水,都凿渠来灌田,各有一万多顷。其他的小渠以及劈山通水道的,数不胜数。
从开凿郑国渠的时候起,到元鼎六年,有一百三十六年了,而倪宽为左内史,上奏请求开凿六辅渠,以利于郑国渠一带地高的农田的灌溉。皇上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泉流浇灌滋润,是用来培育五谷的。左右内史的地方,名山名河原来都相当多,百姓不知道它们的好处,所以就开凿沟渠,增高湖堤,用来防备旱灾。现在内史稻田的田租约令重,与各郡不同,我主张减免。命令官民致力于农业,充分利用土地的潜力,平衡水利,不要使百姓误了农作时间。”
过了十六年后,到了太始二年,赵国的中大夫白公又上奏请求开渠。引泾水,从谷口开始,流入砾阳,注入渭水中,长二百里,灌溉四千五百多顷的农田,因此渠名叫白渠。百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歌颂它道: “田在什么地方?池阳、谷口就是。郑国渠在前面,白渠在后面。举起的镭像云,开挖的渠像雨。泾水一石,泥有几斗。一面灌溉一面施肥,使我的禾黍生长。供给京师的衣食,达亿万的人数。”是说这两个渠的富饶的。
这时候汉朝正和匈奴作战,兴建功利,陈述对国家有利的事的人相当多。齐国人延年给皇上写信道: “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流经中原,注入勃海,这是因为它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可以考证图书,观察地形,命水工测量高低,在山头上开辟大河,流行于胡人中,向东注入大海。这样,关东地区可长期没有水灾,北边不必担忧匈奴,可以节省堤防和堵塞决口的费用,省去士兵运输粮食,以及胡敌的侵略,减少士兵的伤亡和将领的损失,避免抛尸荒野的忧患。天下常防备匈奴而不担心百越的原因,是百越地区的水阻隔着他们。这一功业一旦成就,将成为万代的大利。”书上奏后,皇上认为他计划伟大,回信道:“延年计划相当深刻。但黄河是大禹所疏导而成的,圣人所做的事情,成为万代的功业,与神灵相通,恐怕难以更改。”
自从堵塞了宣房的决口后,黄河又在北面的馆陶地区决口,分流而成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流入大海,宽和深与大河一样,所以顺其自然,没有发生堵塞事件。这开通以后,馆陶东北的四五个郡虽然时常遭受小规模的水灾,但兖州以南六郡却没有水忧。宣帝地节年间,光禄大夫郭昌被派遣巡行黄河。北面三处曲折地方水流之势都缓慢经过贝丘县。郭昌担心水大后,堤防不能承受,就另外开渠,直着向东,经过束郡境内,不使它向北弯曲。渠通后受益,百姓感到安全了。元帝永光五年,黄河在清河灵鸣犊口决口,屯氏河从此就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