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天下大,篡杀殃祸并作,厉王奔彘,幽王见杀。至乎平王末年,鲁隐之始即位也,周大夫祭伯乖离不和,
奔于鲁,而《
秋》为讳,不言来奔,伤其祸殃自此始也。是后尹氏世卿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卑微。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日
三十六,地震五,山陵崩阤二,彗星三见,夜常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一,火灾十四。长狄
三国,五石陨坠,六<皃鸟>退飞,多麋,有蜮、蜚,鸲鹆来巢者,皆一见。昼冥晦。雨木冰。李梅冬实。七月霜降,草木不死。八月杀菽。大雨雹。雨雪雷霆失序相乘。
、旱、饥、蝝、螽、螟蜂午并起。当是时,祸
辄应,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也。周室多祸:晋败其师于贸戎;伐其郊;郑伤桓王;戎执其使;卫侯朔召不住,齐逆命而助朔;五大夫争权,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复兴。
原其所以然者,谗邪并也。谗邪之所以并
者,由上多疑心,既已用贤人而行善政,如或谮之,则贤人退而善政还。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
;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义邪
则众贤退,群枉盛则正士消。故《易》有“否、“泰”小人
长,君
消,君
消,则政日
,故为“否”否者,闭而
也。君
长,小人
消,小人
消,则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诗》又云“雨雪麃麃,见晛聿消”,与《易》同义。昔者鲧、共工、驩兜与舜、禹杂
尧朝,周公与
、蔡并居周位,当是时,迭
相毁,
言相谤,岂可胜
哉!帝尧、成王能贤舜、禹、周公而消共工、
、蔡,故以大治,荣华至今。孔
与季、孟偕仕于鱼,李斯与叔孙俱宦于秦,定公、始皇贤季、孟、李斯而消孔
、叔孙,故以大
,污辱至今。故治
荣辱之端,在所信任;信任既贤,在于
固而不移。《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言守善笃也。《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
而不反者也。今
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用贤未能三旬而退,是转石也。《论语》曰:“见不善如探汤。”今二府奏佞谄不当在位,历年而不去。
令则如反汗,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
山,如此望
之调,不亦难乎!
下至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故其《诗》曰“歙歙訿々,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
是违;谋之不臧,则
是依!”君
独
守正,不桡众枉,勉
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诉,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
嗷嗷!”当是之时,日月薄蚀而无光,其《诗》曰:“朔日辛卯,日有蚀之,亦孔之丑!”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又曰:“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
泉沸腾,山谷易
。其《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
岸为谷,
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霜降失节,不以其时,其《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言民以是为非,甚众大也。此皆不和,贤不肖易位之所致也。
臣幸得托肺附,诚见不调,不敢不通所闻。窃推《
秋》灾异,以救今事一二,条其所以,不宜宣
。臣谨重封昧死上。
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
。章
公车,人满北军。朝臣舛午,胶戾乖刺,更相谗诉,转相是非。傅授增加,
书纷纠,前后错缪,毁与浑
。所以营
耳目,
移心意,不可胜载。分曹为党,往往群朋,将同心以陷正臣。正臣
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
之机也。乘治
之机,未知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者也。夫乘权借势之人,
弟鳞集于朝,羽翼
附者众,辐凑于前,毁与将必用,以终乖离之咎。是以日月无光,雪霜夏陨,海
沸
,陵谷易
,列星失行,皆怨气之所致也。夫遵衰周之轨迹,循诗人之所刺,而
以成太平,致雅颂,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初元以来六年矣,案《
秋》六年之中,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夫有《
秋》之异,无孔
之救,犹不能解纷,况甚于《
秋》乎?
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今以陛下明知,诚
思天地之心,迹察两观之诛,览“否”、“泰”之卦,观雨雪之诗,历周、唐之所
以为法,原秦、鲁之所消以为戒,考祥应之福,省灾异之祸,以揆当世之变,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诐之聚,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万世之利也。
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言飞文,哗于民间。故《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诚足愠也。昔孔
与颜渊、
贡更相称誉,不为朋党;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何则?忠于为国,无邪心也。故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易》曰“飞龙在天,大人聚也”;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
,《易》曰“
茅茹以其汇,征吉”在上则引其类,在下则推其类,故汤用伊尹,不仁者远,而众贤至,类相致也。今佞邪与贤臣并在
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依恶,歙歙訿々,数设危险之言,
以倾移主上。如忽然用之,此天地之所以先戒,灾异之所以重至者也。
书奏,恭、显疑其更生所为,白请考诈。辞果服,遂逮更生系狱,下太傅韦玄成、谏大夫贡禹,与廷尉杂考。劾更生前为九卿,坐与望之、堪谋排车骑将军
、许、史氏侍中者,毁离亲戚,
退去之,而独专权。为臣不忠,幸不伏诛,复蒙恩征用,不悔前过,而教令人言变事,诬罔不
。更生坐免为庶人。而望之亦坐使
上书自冤前事,恭、显白令诣狱置对。望之自杀。天
甚悼恨之,乃擢周堪为光禄勋,堪弟
张猛光禄大夫、给事中,大见信任。恭、显惮之,数谮毁焉。更生见堪、猛在位,几已得复
,惧其倾危,乃上封事谏曰:
前弘恭奏望之等狱决,三月,地大震。恭移病,后复视事,天
雨雪。由是言之,地动殆为恭等。
臣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善之罚,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如此,太平之门开,灾异之原
矣。
足以观矣。
臣前幸得以骨备九卿,奉法不谨,乃复蒙恩。窃见灾异并起,天地失常,征表为国。
终不言,念忠臣虽在甽亩,犹不忘君,忄卷々之义也。况重以骨
之亲,又加以旧恩未报乎!
竭愚诚,又恐越职,然惟二恩未报,忠臣之义,一杼愚意,退就农亩,死无所恨。
臣闻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众贤和于朝,则万和于野。故箫《韶》九成,而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四海之内,靡不和定。及至周文,开墓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文王既没,周公思慕,歌咏文王之德,其《诗》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当此之时,武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内,万国
于外,故尽得其
心,以事其先祖。其《诗》曰:“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
穆穆。”言四方皆以和来也。诸侯和于下,天应报于上,故《周颂》曰“降福穰穰”,又曰“饴我釐麰”,釐麰,大麦也,始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也。
恭、显见其书,愈与许、史比而怨更生等。堪公方,自见孤立,遂直
而不曲。是岁夏寒,日青无光,恭、显及许、史皆言堪、猛用事之咎。上内重堪,又患众
之浸
,无所取信。时长安令杨兴以材能幸,常称誉堪。上
以为助,乃见问兴:“朝臣龂龂不可光禄勋,何邪?”兴者,倾巧士,谓上疑堪,因顺指曰:“堪非独不可于朝廷,自州里亦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