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说是盗贼,于是秦二世命令御史将说造**的人记下来并交给法官审讯,惩罚他们的错误言论。凡是说盗贼的书生都被罢免。赐给叔孙通二十匹帛,衣服一套,拜他为博士。叔孙通出来后又返回到学馆,儒生们说: “你为何说话那样阿谀逢迎呢?”叔孙通说:“你们不知道,我几乎也不能脱离虎口。”于是他逃到了薛县,薛县已归降楚了。
项梁来到薛县,叔孙通跟从他。项梁在定陶战败,他又跟从怀王。怀王做了义帝,迁徙到长沙郡,叔孙通留下辅佐项王。汉二年,汉王率五诸侯之兵进入彭城,叔孙通归降汉王。
叔孙通穿儒生的衣服,汉王很厌恶,于是他改变了衣服,穿短衣,楚人的款式,汉王很高兴。
叔孙通归降汉王,跟随他的书生有一百多人,然而叔孙通没有引荐,衹推荐那些壮士和鲁莽草寇。弟子们都说:“事奉先生多年,有幸投奔汉王,现今不举荐臣等,专门推荐奸猾的人,为什么?”叔孙通便说:“汉王正在以武力争夺天下,你们能去作战吗?所以先推荐勇猛杀敌的壮士,你们暂且等待我,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汉王统一天下,诸侯在定陶共同尊他为皇帝,叔孙通拟定朝廷礼仪及君臣职守称号。高帝删除了亡秦的苛刻的礼仪之法,实行的法令简单易行。群臣喝酒争功,喝醉了就胡言,拔剑击柱,皇上很担忧。叔孙通知道皇帝越来越对此事心烦,便劝说皇帝道:“那些书生不能与陛下进攻冲杀,但可以巩固国家。我愿意征集鲁国的一些书生,与我的弟子们共同草拟朝廷礼。”高帝说:“制定礼仪不难吗?”叔孙通说:“五帝有不同的乐制,三王有不同的礼仪。礼仪是根据当时的形势、人情风俗而制定的。所以夏朝、殷商、周朝的礼仪沿袭、删改、增加的情况就可了解了,可以说都不相重复。我希望吸取古代礼制和秦朝的仪式,参酌制定。”皇上说:“可以试着制定,务必使汉礼容易被了解,要考虑我能够实行它。”
于是叔孙通作为使者征集鲁国的儒生三十多人,其中有两位儒生不肯同行,说:“你所辅佐的已经有十位主人,你都当面奉承阿谀。如今天下刚刚安定,死的人还没埋葬,伤的人还没痊愈,又要制定礼乐。礼乐的兴起是由于百年积德呀。我们接受不了你所要我们做的事。你所做的事不符合古道,我们不去。你走吧,不要玷污了我们的品格。”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迂腐不达世务的书呆子,不了解时势变化。”
于是和所征集的三十人向西去,和高帝身边近臣中素有学术的人及叔孙通的弟子共一百余人在野外结扎茅草定礼仪之位,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上可以试试看。”皇上行使礼仪后说:“我可以做。”于是命令群臣练习,习礼毕正赶上十月岁首。
汉七年,长乐宫建成,诸侯群臣在十月都来朝拜。仪礼:在天亮之前,谒者负责礼仪,将来朝者依次带进殿门,宫廷中设置车骑和戍卒、卫官,设置各种兵器和旌旗。传呼“趋”,即急行进入。殿下台阶两旁站了几百个警卫。在西面依次站着功臣、列侯、诸将、军吏,面向东;在东面站着文官丞相以下,面向西。大行令主持上朝礼仪,设立了九站司仪,高声传呼引群臣入殿。于是皇上乘辇出房,百官执戟,传呼清道,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吏依次到皇帝面前奉贺。诸侯王以下的人没有不惊恐肃敬的。朝拜结束,大小官吏都伏在地上,摆设酒宴,都有严格的礼仪。殿上的侍者都伏地低着头,按着尊卑依次起身向皇帝祝寿。饮酒九次,谒者说: “宴会结束。”御史检举出违反礼仪的,就将他带走。整个朝拜喝酒过程,没有敢喧哗违礼的。于是高帝说:“我现在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啊!”拜叔孙通为奉常,赐给他五百斤金。
叔孙通于是向皇帝说:“这些弟子儒生跟随我很久了,和我共同制定礼仪,希望陛下能封给他们官。”高帝全部封他们为郎。叔孙通出来,把他所得的五百金都分给了儒生。儒生们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圣人,了解当今的世道。”
漠九年,高帝升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十二年,高帝想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叔孙通说:“过去晋献公因为骊姬的原因,废了太子,改立奚齐,晋国混乱了数十年,被天下人耻笑。秦朝因不早定扶苏为太子,胡亥用欺骗手段夺得帝位,自减秦朝,这是陛下亲自看见的。如今太子忠孝仁义,天下人都知道;吕后与陛下茹苦含辛,粗茶淡饭,你哪裹能背弃她呢?陛下如果一定要废长子而立少子,我愿先被杀死,用脖子的血涂红土地。”高帝说:“你不要这样,我衹是开玩笑罢了。”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安定的根本,根本动摇了,天下就会混乱动荡,怎能用天下来开玩笑呢!”高帝说: “我听从你的话。”到皇上摆宴席时,见张良设计请来的四位老先生跟随太子进见皇上,皇上就不再有改换太子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