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贾邹枚路传(5/10)

厚厚的城墙,并用铁椎夯实,栽种青松。建筑这样壮观的驰道,却使后世子孙没有容足的小路。始皇死后所葬的骊山陵,耗费几十万受官吏监督的刑徒的劳动,历时十年才建成。陵墓之深,下通泉水,采集矿石,炼铜浇铸内壁,使之密封,又在外面涂上生漆,以珠玉、翡翠为装饰,墓内建有宫殿等游乐场所,墓上种植草木,如同山林。建造如此奢华的陵墓,却使他的后世子孙连生着蓬草的小土坟都得不到。秦以强盛的国力,像虎狼一样贪婪,蚕食诸侯,吞并天下,而不致力于施行礼义,所以上天降下灾祸来惩罚它。我冒死讲给您听,希望您稍加留意并仔细地选择其合理的地方。

我听说忠臣侍奉君主,语言深切诚恳而不被信用,就会危及性命,而不深切诚恳,又不能说明正道。所以深切诚恳的谏言,是贤明的君主所急于听到的,也是忠臣竭诚尽智不惜生命所要说的。贫瘠的土地,即使有优良的种子,也不会长出庄稼;江河岸边的淤地,即使很差的种子,也能长出茂盛的禾苗。过去夏代、商代的末世,虽然有关龙逢、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他们为了正义的道而献出生命,可他们的道也得不到推行。周文王的时候,豪杰贤明之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割草采薪的平民也都能尽他们的一份力量,这是周朝兴起的原因。所以,肥沃的十地有利于禾苗的生长,仁爱的君主善于供养优秀的人才。雷霆所击,无不摧折;万钧所压,无不破碎。现在君主的威力,不衹是雷霆;权势之重,不仅仅是万钧。广开言路以求谏言,和颜悦色地接受、采用他们的建议,并使进谏的人得到荣耀的地位,即使这样,士人们还心怀恐惧,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更何况君主为所欲为、暴虐无度、讨厌听到自己的过错呢?以强力和权势威慑、压制他们,即使有像尧舜那样智慧、像孟贲那样勇猛的人,有谁不会被摧残而慑服呢?这样的话,君主就听不到自己的过错了;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国家就危险了。古代圣王的制度是:史官在前面记录君主的过失,诗工诵读箴言来劝诫君主,盲瞽咏诗来劝谏君主,公卿大臣正言直谏,士人传递文书表达自己的意见,平民在路上指责君主的过错,商人在市上议论君主的失误,然后君主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听到自己的过失就加以改正,择善而从,这样就能长久地统治天下。以天子之尊,天下之人没有不以恩义愿意做臣民的。然而却在太学供养三老,天子亲自进送饮食,然后捧爵进酒,祝噎、祝哽侍奉于前后,公卿为他拿手杖,大夫为他穿鞋;提拔贤能的人辅佐自己,寻求正直之士直言进谏。所以,以天子之尊而尊养三老,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立辅佐之臣,是为了防止自己的骄傲情绪;设置直谏之士,是害怕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向割草砍柴的人请教,是因为寻求美好完善,永不满足;商人、平民指责自己的过失而自己能够改正,是因为从善如流,无所不听。

从前,秦王嬴政以武力并吞诸侯,统治天下,消灭六国,设立郡县,修筑长城作为边防关隘。以秦朝之稳固、大小、轻重的形势,与一家之富、一人之力相比,怎能同日而语!然而,军队被陈涉打垮,土地被刘氏所夺,原因何在?因为秦王贪婪暴虐,残害天下,使百姓困苦不堪,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过去,周朝约有一千八百个诸侯,以九州的百姓供养一千八百个国君,每年徭役不过三天,征收十分之一的赋税,国君有富余的财物,百姓有剩余的体力,因此而有歌功颂德之声。秦始皇用一千八百诸侯的百姓供养自己,而百姓却耗尽体力也服不完徭役,用尽财产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以君主一人之身,驾车走马、射箭打猎来娱乐自己,天下财力竟供不应求。疲劳的人得不到休息,饥寒的人得不到衣食,无罪而被杀,受刑的人无处讼冤、评理,以至于人人怨恨他,家家仇视他,结果秦之天下土崩瓦解。秦始皇在世时,天下已经败坏,而他自己却不知道。秦始皇东方巡视,到达会稽、琅邪,刻石陈述自己的功绩, 自以为治理天下比尧舜更好;称量铜铁的重量而铸造钟虞,筛出细而干净的土筑造阿房宫, 白以为子孙万代永远拥有天下。古代圣王作谧法,子孙能统治三四十代,即使是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历代广施恩德,为后世奠定基业,也不过统治二三十代。秦始皇说死后以谧法定谧号,有时会使父子名号相重复,而以一世、二世以至万世为名号,就永远也不会重复了,所以他死后称“始皇帝”,其后继者为二世皇帝,想从一世传到万世。秦始皇考虑自己的功德,推测他的后世,认为会世世代代永远统治下去,可是他死后才几个月,天下之人就向秦朝四面攻击,以致宗庙灭绝。

秦始皇身处亡国的险境之中自己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之人没有谁敢告诉他。为什么没有人敢告诉他呢?因为他没有供养老人的恩义,也不设立辅佐之臣,直谏之士,随心所欲地大行诛罚,赶走指责他的人,杀死直谏之士,因此都迎合他的口味,谄媚奉承,苟合取容,比拟他的德,就说他比尧舜还仁慈,估量他的功,就说他比商汤和周武王还卓越,天下已经溃烂,还没有人告诉他。《诗经》上说:“贤明的人不是不能分辨是非而进言,为什么不进谏呢?因为怕触犯君主的忌讳而受罚。进谏而君主听从,就详细向君主陈述自己的意见;进言而君主不听,就引退避开。”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又说: “周文王因为有众多的士人,才得以安定天下。”天下不曾没有过士人,可为什么衹说文王以多士安定天下呢?文王喜施仁德,所以能兴仁政;得到土人而能尊重士人,所以士人能为他效力,而他又能以礼义使用士人。

所以不对士人慈爱和尊重,就不能使他们竭尽忠诚;不能竭尽忠诚,就不能竭尽全力;不能竭尽全力,就不能取得功效所以占{℃贤明的君主对于他的大臣,以高爵厚禄亲近他们;大臣有病,要多次亲自探望;大臣去世,要亲自前往吊唁,亲临小殓、大殓之礼,大殓、涂饰棺椁之后还要为他披麻戴孝,先后三次亲临丧葬;死者未入殓前,君主不饮酒吃肉;死者没下葬前,君主不奏乐娱乐;大臣正好在举行宗庙祭祀时死,要为他免奏宗庙祭祀之乐、所以古代君主对于他的臣下,可以说已竭力做到符合礼义了;穿着朝服、端j正仪表,态度庄重,然后才能会见大臣。所以臣下不敢不尽心尽力地报效君主,以便功德立于后世,美名永远流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