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燎之礼接待进献九九算法的人,不久,贤人竞相而来,桓公终于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就霸业。由此看来,为人君者勤劳于访求贤才却因得人辅佐而安逸。
人臣也是这样。从前贤才未遭遇明主时,出谋划策而君王不采用他的议论,陈述见解表达忠诚而主上不相信他们,进身为官不能发挥效用,斥逐免官又不是他的过错。所以伊尹背着烹调用的鼎和俎,图谋辅助商汤,姜太公受困朝歌,屠牛谋生,百里奚自卖,宁子喂牛,都遭遇了不同的磨难。等到遇上明君遭逢圣主,运筹策划合乎上意,规劝谏静就被听取,进退都能贯通自己的忠心,任职得以施展自己的策略,离开卑辱污浊之地而升登朝廷大臣,离开粗疏的食物,脱去木屐,享用膏粱美食剖符分封而光宗耀 祖,传之子孙,谈说之上传以为资。所以,世上必须先有圣智之君,然后才有贤明之臣。因此,虎啸而冽冽生风,龙腾而冉冉起云,蟋蟀至深秋而闭口,蜉蝣朝生而夕死。《周易》上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诗经》上说: “美好而众多的贤士,生在周王的国家。”所以世上太平君主圣明,贤能的人将会自己到来,就像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君主,获得稷、契、皋陶、伊尹、吕望等贤臣一样,明察者在朝,俊美者列布,聚精会神,君臣相得益彰。即使足伯牙演奏编钟,逢门子弯射乌号弓,仍然不足以比喻上述景象。
所以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大功业,俊才雅士也俟明君来显扬自己的德能。君臣上下都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交相欢欣,千载一会,君论臣言互无猜疑,展翅翱翔如鸿毛过顺风,水流湍急而巨鱼跃大壑。如果君臣间像这样称心如意,那么还有什么不能禁止,有什么命令不能执行?教化漫及四表,溢于无穷,远方少数民族前来贡献,万种祥瑞全部到来。因此圣明的君王不用四处观望就已看得明白,不用倾耳就已听得清楚,恩泽跟从祥风翱翔,德惠伴随和气游荡,太平的责任完成,优游的愿望达到;遵循漫游于自然之势,徜徉于恬淡无为之场,美好的征兆自己到来,高寿无疆,从容不迫,垂拱无为,永世万年,何必像彭祖那样俯仰屈伸,像王侨、赤松子那样响嘘呼吸,眇然绝俗离世呢!《诗经》上说“济济一堂人才多,文王因此得安宁”,原来是相信君王因为得到贤士而安宁呀!
这时,皇上很喜欢神仙之术,所以王裹作颂歌时谈及神仙之事。
宣帝命王裹与张子侨等人一起待诏,多次让王裹等人作为侍从参加大规模的游猎,所至宫馆,就让他们作赋歌颂,评定文章的高下,按等级赐帛。议事者多认为这是淫靡不急之事,宣帝说:“‘不是有弈棋的吗?没事下下棋,也是高雅的活动。,辞赋中的上品与古诗具有同样的意义,其次也智辩华丽可喜。譬如纺织刺绣有罗绮绉纱,音乐有郑、卫民歌,如今世俗之人仍然都用这些来娱悦耳目,辞赋和这些相比,还有仁义讽谕,可以多观闻鸟兽草木,比侣优弈棋好得多啊。”不久,宣帝提拔王褒为谏大夫。
在这之后,太子身体不好,恍恍惚惚,很健忘,精神不愉快。宣帝下韶让王褒等人都去太子宫服侍太子,想办法让他高兴,王裹等人早晚诵读奇文及自己写的得意之作。太子的病痊愈了,王裹等人才离开。太子喜欢王褒写的《甘泉》和《洞箫颂》,让后宫贵人和左右侍从都诵读这两篇作品。
后来方士说益州有金马碧鸡等宝物,可以祭祀招来它们。宣帝派王裹去益州祭祀求取这些宝物。王褒在赴益州的路上生病死去,皇上很怜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