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初见秦(2/3)

译文

且臣闻之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天下可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于淇溪,右饮于洹溪,淇竭而洹,以与周武王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决之三月,城且矣,襄主钻筮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乃使其臣张孟谈。于是乃潜行而,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禽其,以复襄主之初。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此与天下,可兼而有也。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大王诚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北,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

我听说“不知就说,是不明智;知了却不说,是不忠诚。”作为臣不忠诚,该死;说话不合宜,也该死。虽然这样,我还是愿意全自己的见闻,请大王裁断我言之罪。

我听说:天下北燕南魏,连接楚国和齐国,纠合韩国而成合纵之势,打算向西来同秦作对。我私下讥笑他们。世上有三灭亡途径,六国都占有了,大概就是说的合纵攻秦这情况吧2我听说:“用混攻安定的将灭亡,用邪恶的攻正义的将灭亡,用例行逆施的攻顺乎天理的将灭亡。”如今六国的财库不满,粮仓空虚,征发全国百姓,扩军数十百万,其中领命羽作为将军并发誓在前线决死战斗的不止千人,都说不怕死。利刃当前,刑在后,还是退却逃跑不能拼死。不是这些士兵不能死战,而是六国君主不能使他们死战的缘故。说要赏的却不发放,说要罚的却不执行,赏罚失信,所以士兵不愿死战。如今秦国公布法令而实行赏罚,有功无功分别对待。百姓自从脱离父母怀抱,生平还不曾见过敌人,但一听说打仗,跺脚赤膊,迎着利刃,踏着炭火,上前拼死的比比皆是。拼死和贪生不同,而百姓之所以愿意死战,这是因为他们崇尚舍生忘死的神。一人奋勇拼死可以抵挡十人,十可以当百,百可以当可以当万,万可以战取天下了。如今秦国领土截长补短,方圆数千里,名师有数十百万之众。秦国的法令赏罚严明,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的。凭这些攻取天下,天下无需费力就可兼并占有。因此秦国打仗没有不获胜的,攻城没有不占取的,遇上抵抗的军队没有不击败的,开辟封疆数千里,这是它的大功。但是士兵疲惫,百姓困乏,积蓄用尽,田地荒芜,谷仓空虚,四邻诸侯不服,霸王大名不成,这中间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秦国谋臣都没有尽忠。

我斗胆言:过去齐国南面打败楚军,东面攻灭宋王,西面迫使秦国顺服,北面击败燕国,居中役使韩、魏两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大,战则胜,攻则取,号令天下。齐国的济、黄河,足以用作防线;长城、防,足以作为要。齐国是打了五次胜仗的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而濒于灭亡。由此看来,战争关系到大国的存亡。况且我听说这样的话;“砍树不要留,不和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秦军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军,击破鄂都,占领、五洛、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在东面的陈城苟且设防。当此之时,用兵追歼楚军,就可占领楚国;既可占领楚国,楚民就足以归我所有,楚地就足以归我所用,向东面可而削弱齐、燕,在中原可而侵凌韩、赵、魏。果能如此,那就是一举而可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然而谋臣不这样,却率领军队撤退,重新与楚人讲和,使楚人得以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坛,设置宗庙,让他们统帅东方各国向西来和秦国作对。这的确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了。合纵六国又合,驻军华之下,大王下诏击败他们,兵临大梁城下。包围大梁数十天,就可攻克大梁;攻克大梁,就可占领魏国;占领魏国,楚、

虑之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