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有度(2/3)

译文

所以当今之时,能除私趋国法的就会民安而国治;能除私行行国法的,就会兵而敌 弱。所以明察得失有法律制度的,加在群臣上,君主就不会被狡诈虚伪所欺骗;明察得失有衡量标准的,用来判断远方事情,君主就不会被天下轻重不一所欺骗。现在若声誉选用人才,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联络勾结;若凭朋党关系举用官吏,臣民就会营求结而不求依法办事。所以官吏不称职的,国家就会混。凭好名声行赏,凭坏名声罚,那么好赏恶罚的人,就会弃公务,行私术,密勾结来互相包庇利用。忘记君主在外搞私人情,引他的同党,那么这些人为君主力就少了。情广,党羽多,内外结成死党,即使犯了大罪,为他掩饰的人却很多。所以忠臣无罪却遭难而死,臣无功却安然得利。忠臣遭难而死,并不因为有罪,他们就会隐退;臣安然得利并不凭功,他们就会用。这是国家衰亡的源。像这样下去,群臣就会废弃法治而注重私利、轻视国法了。他们多次奔走臣门下,一次也不去君主朝廷;千方百计考虑私家的利益,一也不为君主的国家着想。属臣数目虽多,不能用来等奉君主;百官虽备,不能用来担当国事。这样,君主就徒有君主虚名,而实际上是依附,于群臣礼家的。所以我说:衰弱国家的朝廷有人在里边。朝廷里边没有人,不是指朝廷里边臣少。私家致力于互谋私利,不致力于利国;大臣致力于互相推祟,不致力于尊奉君主;小臣拿俸禄供养私,不把官职当回事。造成这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君主在上不依法断事,而听凭臣下任意去。所以明君用法选人,不用己意推举;用法定功,不用己意测度。能

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国家没有永久的、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国家就,执法者弱国家就弱。楚庄王并吞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燕昭襄王把黄河作为国界,把蓟城作为国都,外围有涿和方城,攻破齐国,平定中山,有燕国支持的就被人重视,无燕国支持的就被人看轻;昭襄王灭了他国,燕也就衰弱了。魏安厘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取河东地,全攻占陶、卫领土;对齐用兵,占领平陆;攻韩,拿下地,一直打到淇岸边;战,楚军疲敝而退;上蔡、召陵之战,楚军败;魏军遍布天下,威振于中原各国;安厘王死,魏随即衰弱。所以有庄王、桓公在,楚、齐就可以称霸;有昭襄王、安厘王在,燕、魏就可以盛。如今这些国家都成了弱国,是因为它们的群臣官吏都专国的事,而不治国的事。这些国家混衰弱了,又都丢掉国法去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柴去救火,混衰弱只会加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