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儒效(7/7)

事务的法则,这样就可以称为大儒了。大儒,可以担任天子身边的三公;小儒,可以担任诸侯的士大夫;一般民众,就只能做工匠、农民、商人了。礼制,是君主衡量群臣等级优劣的标准,这样就把人的等类全包括在内了。

君子的言论有界限,行为有标准,言行有所专重。谈到政治的要求,要以国家安定和存在为标准;谈到志向的要求,要以做士为准则;谈到道德的要求,就要以不能背离当代帝王为准则。夏、商、周三代以前的道,太过遥远,就是放荡荒诞的了;法度背离了当代的帝王,就是不正确的了。自己的主张或高,或低,或大,或小,都不超出这些方面,君子发挥自己的思想,就是以此为界限。所以,诸侯询问政治问题,不涉及国家的安危存亡,就不告诉他;一般人来询问学习问题,如不涉及如何做士,就不教导他;诸子百家的学说,如不涉及当代帝王如何治理国家,就不去听信他。这就是君子说话有界限,行动有标准。

注释

(1)崩:古代为避讳,称天子死为“崩”

(2)这句话是讲:由于即位的成王年幼,周公担心天下动乱,他代行天子之职,当成王长大后,又归位给成王的事。

(3)倍:通“背”,背叛。

(4)冠: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要加冠礼,表示成年。

(5)乡:通“曏”以前,从前。

(6)枝:旁支。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儿子,因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所以称为“支”

(7)诛兄而非暴:指评定管叔的叛乱。

(8)孙卿子:即荀子。

(9)编;列次。这里指编户口。

(10)漏:通“陋”

(11)粥:通“鬻”,卖的意思。

(12)不:通“罘”,捕兽的工具。

(13)讙:喧哗,这里指回答的很一致。

(14)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15)比:按照。

(16)人之所以道也:人所应遵循的准则。

(17)硗:指土地贫瘠。

(18)序五种:根据土地的好坏区别种植五谷。

(19)荐:通“践”

(20)以相耻怍:互相诋毁。

(21)惠施:名家代表,战国时期宋国人。邓析:春秋时期郑国人。

(22)偻指:屈指算来,指很快能够说清。

(23)戆陋:指人愚蠢。

(24)出自《诗经?小雅?何斯人》。

(25)敦慕:勉励,尽力去做。

(26)混然:混混沌沌。

(27)胥靡:空无所有。

(28)溢:通“镒”,古代的度量单位,黄金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29)偻售:快速的卖出。

(30)比周:结党营私。

(31)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32)出自《诗经?小雅?角弓》。

(33)辟:通“譬”,譬如。

(34)伛伸:曲背。

(35)出自《诗经?小雅?采菽》。

(36)桥:通“矫”

(37)要时:把握,抓住时机。

(38)正:通“政”,政事。

(39)严严:威严。

(40)分分:坚定。

(41)猒猒:安然的样子。

(42)照照:光明的样子。

(43)修修:有条理的样子。

(44)绥绥:安泰的样子。

(45)熙熙:和乐的样子。

(46)隐隐:忧郁的样子。

(47)管:关键。

(48)诗书礼乐:指儒家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记》《乐经》。

(49)臧;善。

(50)扆:古时候,宫殿中门与窗户之间的屏风。

(51)太岁:即木星。

(52)恶:疑问词,何。

(53)易乡:倒戈相向。

(54)武:指《大武》;象:指《象舞》,二者都是周朝时的舞蹈。《韶》与《护》都是周以前就有的舞蹈。

(55)至;同“致”到达。

(56)笞棰:打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