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当:是,为。
(10)侮:轻侮,看不起。
(5)愈:通“愉”
(17)自《诗经?小雅?十月之
》。
(16)列从:行列。
(18)所养:取法。
(19)倍:通“背”,违背。
(12)怒:超过,越过。
(4)官人:主传达天
命令的人。
(11)踰:通“逾”,超过。
注释
轻视;德才相当就会受人尊重,德才不当就会被人轻视。古代刑罚不超过犯人的罪行,官爵不超过德行,所以杀了父亲而任用儿,杀了哥哥而任用弟弟。刑律的
罚不超过犯人的罪行,官爵的奖赏不超过德行,刑赏区分的很清楚。因此
好事的人受到鼓励,
坏事的人得到指责;刑罚极少用而威力无
不在,政策法令极明确而教化四方。古书上说:“天
有了
好的德行,亿万人民都倚仗他。”说的就是这
情况。
(20)施:恩惠。
(14)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21)此:指尚贤,使贤。
(22)自《诗经?曹风?尸鸠》。
(1)妻:齐。这句话是说天尊贵无比,独一无二,没人能够与他齐等,并不是说真的没有妻
。
议论效法圣王,就知应该尊重什么人了,用
义来
理政事,就知
什么办法有利。通过议论时知
要尊重的人,就会懂得应当
取些什么了;通过
理政事知
有利的办法,就懂得应该作些什么。这两个方面,是正确与错误的
本原因,是成功与失败的
源。周成王对于周公,没有什么方面不听从,这是懂得了所要尊重的人。齐桓公对于
仲,凡是国家大事没有什么方面不听从,这是懂得了有利的办法。吴国有了伍
胥而不能任用,导致国家灭亡,这是因为违背了正
,失掉了贤人啊。所以使圣人尊贵的君主能称王天下,使贤人尊贵的君主能称霸诸侯,尊敬贤人的君主可以存在下去,怠慢贤人的君主就会灭亡,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崇尚贤士,使用能人,使
贵的和卑贱的有等级的区别,区分亲近的和疏远的,
照次序来安排年长的和年幼的;这就是古代圣王的正
。崇尚贤士,使用能人,那么君主就会尊贵而臣民就会安宁;尊贵卑贱的有差别,那么政令法规就能畅行无阻,亲近的和疏远的有了分别,那么施予恩惠就不会违背情理;长幼有了次序,那么事业就能迅速成功而老年人有了休息的时间。有仁德的人,就在于崇尚贤人,使用才能,等别贵贱,区分亲疏四件事情;有
义的人,就是在于区别这四件事;有节
的人,就是为维护这四件事而献
的人,有忠心的人,就是敦厚,顺从这个正
的人;把这些都能
到,德行就完备了,德行完备而不到
夸耀,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德行,就叫
圣人。不到
夸耀,所以天下的人都不能和他争,而且
到善于推广自己的功绩;有了功绩而不自以为有功,所以就被天下人尊重了。《诗经》上说:“善人君
,他
持
义不变更。
持
义不变更,所以能够安抚四方国家。”说的就是这
情况啊。
(7)綦:极。
(13)自《尚书?甫刑》。
(2)适:往。天是天下的主人,因此,天
到任何地方,都没有人敢把天
当作客人。
(8)由:通“犹”,还。
混的时代就不是这样。刑罚超过了犯人的罪行,官爵的奖赏超过了德行,
照亲属关系来判罪,
据世系来举用贤人。一人有罪就诛灭父、母、妻三族,即使德行像舜一样,也不免受到同样的刑罚,这是
照宗族来判罪。祖先曾经贤能,
孙就能显贵,即使行为如同夏桀、商纣,也必然列在尊位,这是
据世系来举用贤人。
照宗族亲属关系判罪,
据世系举用贤人,即使想没有祸
,能
的到吗?《诗经》上说;“江河沸腾了,山峰碎裂了,
的山崖变成
谷,
的峡谷变成山陵。可是当今的执政者,为什么还不知
警惕啊?’说的就是这
情况啊。
(3)相者:指左右扶助的人。
(6)自《诗经?小雅?北山》。
(9)自《尚书?康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