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惠谓庄
曰:“人故无情乎?”庄
曰:“然。”惠
曰:“人 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
曰:“
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 之人?”惠
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
曰:“是非吾所谓 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也。”惠
曰:“不益生,何以有其
?”庄
曰:“
与之貌,天 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
。今
外乎
之神,劳乎
之
,倚树而
,据槁梧而瞑。天选
之形,
以
白鸣。”
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 恶用知?不斵,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 。天鬻者,天也。既受
于天,又恶用人!
孔说:“齐
的观
。人间万
,若用异
的观
看,只见矛盾,本来相附相亲的肝脏与胆
也会成为相杀 相仇的楚国与越国,世界就混
残缺了;若用齐
的观
看,见到统一,本来相杀相仇的楚国与越国也会成为相附 相亲的肝脏和胆
,世界就和谐圆满了。他
守齐
的观
,等同是非,于是看不顺
的看得顺
了,看得顺
的 也不必多看;听不
耳的听得
耳了,听得
耳的也不必 多听。看什么不看什么,听什么不听什么,他都无所谓, 不存在宜不宜的问题,谁能像他这样,内心就和谐了。他
守齐
的观
,混同万
,包括自己躯壳在内;视万
为一
,所以忘怀得失。某人失去一只脚,正如某地失去 一块土,值不得他念念不忘。谁能像他这样,内心就圆满 了。和谐圆满,他的内心就充实了。”
常季说:“看来他是用理智束行为,用观
塑造内 心。既经塑造,便失去内心的常态了。他的内心保持常态 ,读书人为什么朝他那边跑呢?”
常季问:“什么观哟?”
孔说:“村姑无铜镜,梳
照
镜。看她急步不停 ,不去溪边照激
,而去池边照静
,自我欣赏一早晨。 只有静止的
,才能使她静止。只有静止的心,才能使众 人静止。所以读书人朝他那边跑,围着他的讲座,静止下 来;不是他叫他们静止下来、而是他们在他那里找到归宿 ,不再奔波追求了,才静止下来的。地生树,天生人。树 类唯有松柏,
现自然正气,冬夏常青。人类唯有尧舜,
现社会正气,
召百姓。这两位大圣人,不须理智的
束,自有
尚的行为;不须观
的塑造,自有充实的内心 。可以说是有幸,他们不纠自正。他们自己能正自
,影 响百姓都跟着正,全凭
神
召力,不靠国家下命令。那 王老师,不教不训、不议不论,他能
召读书人,是凭厚 积的学养,是靠充实的内心。普遍人的灵魂
,如果锁 藏着原始的冲动,一旦
发,决不怕死。所以有不怕死的 冲锋勇士,独自一人杀
敌阵,成为孤胆英雄。一个普通 人,为了要
名,还得受纪律的
束,受信仰的塑造呢。 除了尧舜这两位大圣人,哪有不须
束和塑造的呢。至于 王老师,他讲学为了
召人,既不存在
名不
名的想法 ,也不存在怕死不
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而亡 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孔说:“死生问题够大了吧,不会
动他的内心, 影响他的行为。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也不会使他有失落
。他不假借什么等待什么,所以内心安定,不随外
变 化。外
不
怎样变化,小变化双脚变独脚,大变化桑田 变沧海,他都不理睬,仍
守自己的观
。”
鲁国的独脚人王骀,王族,所以姓王,倦怠言语 ,所以名骀。骀就是怠,倦也。王骀学养厚积,内心充实 ,讲学为生。听过他讲学的已有三千人,同孔
的学生一 样多。王骀为人正直,年轻时犯过法,受刖刑斩一脚,所 以独脚。鲁国有个常季听了王骀讲学,心
不服,去请教 孔
,提
疑问说:“那王骀算什么,犯有前科,斩成独 脚,公然办讲座,同老师抗衡。站在讲台上,不教不训, 随便聊天。坐在会厅里,不议不论,偶尔
话。奇怪的是 听讲者都虚心,回去还说收获很大,所谓不靠言传而靠意 会,真有那么一会事吗?老师怎样评价王骀这个人呢?”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 得于。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孔说:“这王老师大智大慧,是个圣人。我只是来 不及看望罢了,早迟我要拜他为师。至于那些晚生,学养 比我还浅,内心比我还空,不去好好听讲,行吗?岂止鲁 国读书人,我真想率领天下读书人去听他讲学呢。”常季 说:“一个独脚残废人呀,竟能那样
烈影响老师,当非 等闲之辈的了。果真如此,他又是怎样运用智慧的?”
闉跂支离无脣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甕 囗(上“央”下“瓦”音ang4)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 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 忘,此谓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