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中,近辅献龙卵,云:“得自大河中。”诏遣中人送州金山寺。是歳大
,金山庐舍为
所漂者数十间,人皆以为龙卵所致。至今匵藏,余屡见之:形类
理,都如
卵,大若五升
;举之至轻,唯空壳耳。
吴人郑夷甫,少年登笠,有才。嘉祐中,监
邮军税务。尝遇一术士,能推人死期,无不验者。令推其命,不过三十五歳。忧伤
叹,殆不可堪。人有劝其读《老》《庄》以自广。久之,
州金山有一僧,端坐与人谈笑间遂化去。夷甫闻之,喟然叹息曰:“既不得寿,得如此僧,復何憾哉!”乃从佛者授《首楞严经》,往还吴中。歳余,忽有所见,曰:“生死之理。我知之矣。”遂释然放怀,无復芥
。后调封州判官,预知死日,先期旬日,作书与
游亲戚叙诀,及次叙家事备尽。至期,沐浴更衣。公舍外有小园,面溪一亭洁饰,夷甫至其间,亲督人洒扫及焚香。挥手指画之间,屹然立化。家人奔
呼之,已立僵矣:亭亭如植木,一手犹作指画之状。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墙。明日,乃就敛。
邮崔伯易为墓志。略叙其事。余与夷甫远亲,知之甚详。士人中盖未曾有此事。 人有前知者,数千百年事皆能言之,梦寐亦或有之,以此知万事无不前定。余以谓不然,事非前定。方其知时,即是今日,中间年歳,亦与此同时,元非先后。此理宛然,熟观之可谕。或曰:“苟能前知,事有不利者,可迁避之。”亦不然也。苟可迁避,则前知之时,已见所避之事;若不见所避之事,即非前知。
知者苟未至脱然,随其所得浅
,皆有效验。尹师鲁自直龙图阁谪官,过梁下,与一佛者谈。师鲁自言以静退为乐。其人曰:“此犹有所系,不若
退两忘。”师鲁顿若有所得,自为文以记其说。后移邓州,是时范文正公守南
。少日,师鲁忽手书与文正别,仍嘱以后事,文下极讶之。时方馔客,掌书记朱炎在坐,炎老人,好佛学,文正以师鲁书示炎曰:“师鲁迁谪失意,遂至乘理,殊可怪也。宜往见之,为致意开譬之,无使成疾。”炎即诣尹,百师鲁已沐浴衣冠而坐,见炎来
文正意,乃笑曰:“何希文犹以生人见待?洙死矣。”与炎谈论顷时,遂隐几而卒。炎急使人驰报文正,文正至,哭之甚哀。师鲁忽举
曰:“早已与公别,安用復来?”文正惊问所以,师鲁笑曰:“死生常理也,希文岂不达此。”又问其后事,尹曰:“此在公耳。”乃揖希文,復逝。俄顷,又举
顾希文曰:“亦无鬼神,亦无恐怖。”言讫,遂长往。师鲁所养至此。可谓有力矣,尚未能脱有无之见,何也?得非
退两忘犹存于
中欤?
吴僧文捷,戒律苦,奇迹甚多。能知宿命,然罕与人言。余群从遘为知制诰,知杭州,礼为上客。遘尝学诵《揭帝咒》,都未有人知,捷一日相见曰:“舍人诵咒,何故阙一句?”既而思其所诵,果少一句。浙人多
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赫然
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
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
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
,其漆
银釦者,银悉镕
在地,漆
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
钢,就刀室中镕为
,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
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
而炽,人火得
而灾”,此理信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
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
南也。有司以状闻,诏封神为顺济王,遣礼官林希致诏。予中至祠下,焚香毕,空中忽有一蛇坠祝肩上,祝曰:“龙君至矣。”其重一臂不能胜。徐下至几案间,首如,不类蛇首也。
中致诏意日:“使人至此,斋三日然后致祭。王受天
命,不可以不斋戒。”蛇受命,径
银香奁中,蟠三日不动。祭之日,既酌洒,蛇乃自奁中引首
之。俄
,循案行,
如
胭脂,烂然有光。穿一剪彩
过,其尾尚赤,其前已变为黄矣,正如雌黄
。又过一
,復变为绿,如
草之
。少顷,行上屋梁。乘纸旙脚以船,轻若鸿
。倏忽
帐中,遂不见。明日,
中还,蛇在船后送之,逾彭蠡而回。此龙常游舟楫间,与常蛇无辨。但蛇行必蜿蜒,而此乃直得,江人常以此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