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章(3/3)

中断的家庭世系。

(23)举废国:复兴已经没落的邦国。

(24)持:扶持。

(25)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叫大聘,五年一见叫朝聘。

(26)豫:同“预”

(27)跲(jia):说话不通畅。

(28)这一段与《孟子-离娄上》中一段基本相同。到底是《中庸》引《孟子》还是《孟子》引《中庸》,不好断定。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史料学》认为是《孟子》引《中庸》。

(29)弗措:不罢休。弗,不。措,停止,罢休。

读解

这一章是《中庸》全篇的枢纽。此前各章主要是从方方面面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这一章则从鲁哀公询问政事引入,借孔子的回答提出了政事与人的修养的密切关系,从而推导出天下人共有的五项伦常关系、三种德行、治理天下国家的九条原则,最后落脚到“真诚”的问题上来,并提出了做到真诚的五个具体方面。本章以后各章,就是围绕“真诚”的问题而展开的了。

回到本章的内容来看,首先谈的是政治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政治型的社会,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也是儒学具有头等重要的话题。孔子把政治比作芦苇,取的是它的可塑性。意思是说:什么样的人执政,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尧舜禹汤文武执政,于是有仁政;纣王执政,于是有酒池肉林;始皇执政,于是有焚书坑懦;太宗执政,于是有贞观之治;希特勒执政,于是有法西斯主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孔子提出“为政在人”的问题,强调执政者的修养。这与毛泽东时代提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我们今天要求选拔“跨世纪的领导干部”,虽然在人的素质内涵上已有根本的不同,但在对执政者修养的要求问题上却是有相通之处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