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纪二十一(7/10)

未死的连同他们的家属,都准许返回家乡。”万国俊等也相继死去,或获罪流放。

[11]来俊臣诬冬官尚书苏,云在魏州与琅邪王冲通谋,夏,四月,乙未,杀之。

[11]来俊臣诬告冬官尚书苏,说他在魏州时与琅邪王李冲串通谋反。夏季,四月,乙未(疑误),他被处死。

[12]五月,癸丑,棣州河溢。

[12]五月,癸丑(二十五日),棣州河水泛滥。

[13]秋,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13]秋季,九月,丁亥朔(初一),出现日食。

[14]魏王承嗣等五千人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乙未,太后御万象神宫,受尊号,赦天下。作金轮等七宝,每朝会,陈之殿庭。

[14]魏王武承嗣等五千人上表请求太后加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乙未(初九),太后到万象神宫,接受尊号,赦免天下罪人。朝廷制作金轮等七宝,每次朝会,都陈列在殿庭。

庚子,追尊昭安皇帝曰浑元昭安皇帝,文穆皇帝曰立极文穆皇帝,孝明高皇帝曰无上孝明高皇帝;皇后从帝号。

庚子(十四日),朝廷追尊昭安皇帝为浑元昭安皇帝,文穆皇帝为立极文穆皇帝,孝明高皇帝为无上孝明高皇帝;皇后的尊号与帝号相同。

[15]辛丑,以文昌左丞、同平章事姚为司宾卿,罢政事;以司宾卿万年豆卢钦望为内史,文昌左丞韦巨源同平章事,秋官侍郎吴人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臣源,孝宽之玄孙也。

[15]辛丑(十五日),朝廷任命文昌左丞、同平章事姚为司宾卿,罢除相职;任命司宾卿万年人豆卢钦望为内史,文昌左丞韦巨源为同平章事,秋官侍郎吴人陆无方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韦巨源是韦孝宽的玄孙。

延载元年(甲午、694)

延载元年(甲午,公元694年)

[1]正月,丙戌,太后享万象神宫。

[1]正月,丙戌(初一),太后在万象神宫祭祀。

[2]突厥可汗骨笃禄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为可汗。腊月,甲戌,默啜寇灵州。

[2]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笃禄去世,他的儿子年幼,他的弟弟阿史那默啜自立为可汗。腊月,甲戌(十九日),阿史那默啜侵扰灵州。

[3]室韦反,遣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击破之。

[3]室韦反叛,唐朝派遣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击败他们。

[4]春,一月,以娄师德为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

[4]春季,一月,朝廷任命娄师德为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

[5]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余人。

[5]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在冷泉及大岭打败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各三万多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打败泥熟俟斤等一万余人。

[6]庚午,以僧怀义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以讨默啜。

[6]庚午(十六日),朝廷任命和尚怀义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伐阿史那默啜。

[7]三月甲申,以凤阁舍人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昭德检校内史。更以僧怀义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李昭德为长史,苏味道为司马,帅契明、曹仁师、沙吒忠义等十八将军以讨默啜,未行,虏退而止。昭德尝与怀义议事,失其旨,怀义挞之,昭德惶惧请罪。

[7]三月,甲申(初一),朝廷任命凤阁舍人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昭德为检校内史;又任命和尚怀义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李昭德为长史,苏味道为司马,率领契明、曹仁师、沙吒忠义等十八将军以讨伐阿史那默啜,还没有出发,因敌人退走而停止出兵。李昭德曾与和尚怀义商议事情,不符合他的心意,被怀义鞭打,李昭德恐惧请罪。

[8]夏,四月,壬戌,以夏官尚书、武威道大总管王孝杰同凤阁鸾台三品。

[8]夏季,四月,壬戌(初九),朝廷任命夏官尚书、武威道大总管王孝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9]五月,魏王承嗣等二万六千余人上尊号曰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甲午,御则天门楼受尊号,赦天下,改元。

[9]五月,魏王武承嗣等二万六千余人给太后上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甲午(十一日),太后驾临则天门城楼接受尊号,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号。

[10]天授中,遣监察御史寿春裴怀古安集西南蛮。六月,癸丑,永昌蛮酋薰期帅部落二十余万户内附。

[10]天授年间,朝廷派遣监察御史寿春人裴怀古招抚西南蛮族。六月,癸丑(初一),永昌蛮首领薰期率领部落二十余万户归附唐朝。

[11]河内有老尼居神都麟趾寺,与嵩山人韦什方等以妖妄惑众。尼自号净光如来,云能知未然;什方自云吴赤乌年生。又有老胡亦自言五百岁,云见薛师已二百年矣,容貌愈少。太后甚信重之,赐什方姓武氏。秋,七月,癸未,以什方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制云:“迈轩代之广成,逾汉朝之河上。”八月,什方乞还山,制罢遣之。

[11]河内地方有老尼姑,居住在神都麟趾寺,与嵩山人韦什方等以邪说迷惑群众。老尼姑自号净光如来,说能预知未来;韦什方自称是三国时孙吴赤乌年间出生的人。又有一个老胡人也自称五百岁,说他看见和尚怀义已二百年了,怀义的面貌越来越年轻。太后很信任器重他们,赐韦什方姓武氏。秋季,七月,癸未(初一),朝廷任命韦什方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命令中说:“他胜过轩辕时代的广成子,超越汉朝的河上公。”八月,韦什方要求返回嵩山,太后命令免去职务,遣送他返山。

[12]戊辰,以王孝杰为瀚海道行军总管,仍受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薛怀义节度。

[12]戊辰(十七日),朝廷任命王孝杰为瀚海道行军总管,并受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和尚怀义的指挥。

[13]己巳,以司宾少卿姚为纳言;左肃政中丞原武杨再思为鸾台侍郎,洛州司马杜景俭为凤阁侍郎,并同平章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