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4/4)

楚王信,囚之,分其地为二国。…立刘贾以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高祖弟刘交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辖境相当今安徽北部、河南东部淮河北岸一带地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淮南”,诸侯王国。据《史记·黥布列传》记载“汉五年,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史记·淮南王传》记载“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又据《汉书·五行志》,知刘长都寿春。辖境均当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塘河以东,凤阳、滁县以西地区。都寿春(今安徽寿县)。“长沙”,据《汉书·高帝纪》记载“五年…诏曰:‘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辖境约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

[24]“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此处似专指匈奴。“越”,古族名。秦汉以前即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众多,故又有“百越”之称。此处似专指南越。

[25]“三河”,汉人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河东,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河内,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河南,冶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东郡”,郡名。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山东郓城、东明、河南范县、长垣北部以北,河南津县以东,山东在平、冠县、河南清封、濮阳、滑县以南地区。“颍川”,郡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登丰、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区。“南阳”,郡名。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区。

[26]“江陵”,古县名。故治在今湖北江陵荆州镇。“蜀”,郡名。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以南,北川、彭县、洪雅以西,峨边、石棉以北,邛崃山、大渡河以东,以及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康定以甫、冕宁以北地区。

[27]“云中”,郡名。治所在云中(今年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陇西”,郡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地区。

[28]“内史”,古政区名。秦汉时,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

[29]“疏”,疏远。

[30]“忕”,音shì。习惯。

[31]“推恩”,施恩惠于他人。

[32]“齐分为七”,高帝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封子肥为齐王,有临淄、济北、博阳、城阳、胶东、胶西、琅邪七郡。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琅邪郡归汉,其余六郡分置七国:齐、淄川、胶东、胶西、城阳、济北、济南。

[33]“赵分为六”,指景帝二年至中元五年(公元前一五五年至前一四五年),在故赵地先后建立的六王国:广川、河间、中山、清河、常山、赵。

[34]“梁分为五”,《史记·孝景本纪》云:中六年四月,梁孝王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

[35]“淮南分三”,《史记》、《汉书·淮南王传》云: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其地: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以故淮南四郡分为三国。

[36]“支庶”,宗族旁出支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