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城邑九座。
湣王四十年,燕、秦、楚及三晋合谋,各用派出精兵来进攻齐国,在济水以西打败齐军。齐王的军队溃散退却。燕将乐毅于是攻入齐都临淄,全部掠取了齐国收藏的珍宝礼器。湣王出逃到卫国,卫国国君打开王宫让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供给他用具。湣王却很傲慢,卫国人就去侵扰他。湣王只得离开卫国,跑到邹国、鲁国,表现出傲慢的神气,邹、鲁的国君都不收留他,于是又跑到莒。这时楚国派淖(nào,闹)齿领兵救援齐国,因而就辅佐齐湣王,结果淖齿竟把湣杀了,并与燕国一起瓜分了侵占齐国的土地和掠夺的宝器。
湣王遇害之后,他的儿子法章更名改姓去莒太史敫的家中当佣人。太史敫的女儿感到法章的相貌不凡,认为他不是平常之人,怜爱他因而时常愉着送他一些衣食,并且和他私通了。淖齿离开莒城之后,莒城里的人和齐国逃亡的大臣聚在一起寻找湣王的儿子,想要立他为齐王。法章先是害怕他们要杀害自己,过了很久,才敢自己声言“我就是湣王的儿子”于是莒人共同让法章即位,这就是襄王。由于拥有莒城而向齐国各地布告:“新王已经在莒即位了。”
襄王即位后,立太史氏的女儿为王后,称为君王后,生了儿子名建。太史敫说:“女儿不经媒人而私自嫁人,不能算我的后代,她玷污了我们的家风。”他就终身不与君王后见面。君王后贤惠,并不因为父亲不见她的缘故就失掉了做子女的礼节。
襄王在莒住了五年,田单依靠即墨军民打败了燕军,到莒迎接襄王,回到临淄。齐国原有的土地全部重新归属齐国。齐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襄王十四年(前270),秦军进攻齐国的刚寿。十九年,襄王去世,他的儿子田建即位。
齐王建即位六年,秦国进攻赵国,齐、楚去救它。秦国盘算说:“齐、楚援救赵国,如果他们关系亲近,我们就退兵;如果他们不亲近,我们就进攻它。”赵国没有粮食,请求齐国支援粟米,齐国不答应。周子说:“不如答应它以便使秦兵撤退,不答应它秦兵就不会撤退,这样就使秦国的计谋得逞,而齐、楚的计谋失败了。况且赵国对于齐、楚来说,就是屏障啊,好像牙齿外面有嘴唇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受寒。今天赵国灭亡,明天祸患就该到齐国、楚国了。而且救赵的事,应该像捧着漏水的瓮去浇烧焦的锅一样。救赵、是高尚的义举;使秦兵退却,可以显扬威名。仗义解救将亡的国家,扬威退却强秦的军队,不尽力去做这件事而专注于吝惜粮食,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错了。”齐王不听劝谏。秦军在长平打败了赵国的四十多军队,接着就包围了邯郸。
齐王建十六年(前249),秦国灭亡周室。齐国君王后去世。二十三年,秦国设置东郡。二十八年,齐王到秦国朝拜,秦王政在咸阳设酒宴款待。三十五年,秦国灭亡韩国。三十七年,秦国灭亡赵国。三十八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发觉了,杀死了荆轲。第二年,秦军攻破燕都,燕王逃跑到辽东。再一年,秦国灭亡魏国,秦军驻扎在历下。四十二年,秦国灭亡楚国。第二年,俘虏了代王嘉,杀死燕王喜,灭亡燕国。
齐王建四十四年(前221),秦国进攻齐国。齐王听从宰相后胜的计谋,不交战就率军投降秦国。秦国俘虏了齐王建,把他迁到共城。终于灭亡齐国改为一郡。天下由秦统一,秦王政建立称号叫做皇帝。起初,君王后有贤德,侍奉秦国比较谨慎,与诸侯相交有信用,齐国又处在东部海滨,秦国日夜进攻三晋、燕、楚,这五国面对秦国的进攻只有分别谋求自救,因此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没有遭受战祸。君王后一去世,后胜做了齐国宰相,他接受了秦国间谍的许多金钱,派很多宾客到秦国,秦国又给他们很多钱,宾客们都回来进行反间活动,劝说齐王放弃合纵而归向秦国,秦国因此能灭亡五国。五国灭亡后,秦军终于攻入临淄,百姓没人敢反抗。齐王建于是投降,被迁到共城。所以齐国人抱怨王建不早与诸侯合纵攻秦,听信奸臣及宾客的话以致亡国,人们编了歌唱道:“松树呢,还是柏树呢?让王建住到共城的不是宾客吗?”意思是痛恨王建使用宾客不注意审察。
太史公说:大概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经》。《易经》作为一学问,从有形无形的物象中预知未来,道理很深奥,如果不是博古通今明智达理的人,谁能专注于它呢!所以周太史为田敬仲完卜卦,能占卜到十代以后;到田完逃奔齐国,懿仲为他卜卦也是如此。田乞和田常所以接连杀害两们国君,独揽齐国政权,不一定是事情的形势逐渐发展到了这样地步,大概像是要遵循或符合占卜的预兆吧!
解析
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了姜姓国君,成为齐国的新主,从此齐国就由姜姓国变为田姓国。田氏先祖最早来到齐国的是田完(即陈完),他的谥号是敬仲,因名本篇为《田敬仲完世家》,简称《田完世家》。史书又常称此后的齐国为田齐,所以也称本篇为《田齐世家》。
齐国在春秋时就是个强国,春秋后期渐趋衰落,但根基并未动摇,所以田氏代齐之后,很快又成了战国时代的强国。本篇前半主要记述田氏代齐的过程,以简短记事为主。后半则使用以人物代记事的方法,既突出了人物,又完成了记事任务,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