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四十七章:第二次sai北会战之(4/4)

要交通线两侧数公里地区之内。”

作为华北方面军任司令官,寺内寿一阁下的看法还是很有见解的,他很同意也很欣赏寺内寿一大将的观点。再加上此时的日本,不仅在军事上遭到严重的挫折,战略进攻势头已成强弩之末,在经济上也逐渐陷入困境,国力开始下降,战略原料缺乏;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劳力、能源和粮食均感不足。所以在彬山元大将看来,帝国辉煌的光环下笼罩着巨大的危机。根据前一段时间得出的数据1938年,帝国的军费支出已高达61。56亿日元,国防工业的生产计划已不能完成。当年冬“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从而“加重了央统帅部脑的痛苦和压力”当年1o月2日,就任参谋次长的泽田茂对当时的形势作了这样的叙述:“外强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陆相也是这样判断的。依靠武力决战解决支那事变的做法,是没有出路的。”其实,他的前任参谋次长岛铁藏也有与他基本相同的看法,认为继续打下去对日本非常不利;即使打下武汉、广东,也不可能使支那屈服,而且“日本内部由于人心恶化,失业者生生活问题,出现了反战思想,将更加陷入困境。”正是由于支那坚持抗战,使日本逐渐陷入“支那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困境。

还有一点令彬山元大将十分担心的就是国内的政局不稳,内阁间的斗争此起彼伏,刚刚上任不久的相近卫磨已经不止一次受到平沼骐一郎、阿部信行、米内光政等人的挑衅,更换内阁几乎没有任何悬念。而对华政策尤其是对待华北的八路军游击队的政策反复无常,尽管他们不断地变换对华策略,并采取了“战略轰炸”、“海上封锁”、“三光政策”、“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等各种手段,但依然未能扭转这种越陷越深的不利局面。彬山元大将认为在事变内阁几度更迭,其本身就是向世界暴露了日本的虚弱。

前不久大本营来一份帝国参谋本部在草拟结束战争的秘密方案,在方案有几段话令彬山元大将心惊不已,例如:“如果今后仍然打下去,那将是徒劳的。要想通过这次事变一举全面解决国问题,那是不可能的。广大国民已显疲劳之色,久战必将生乱。”

尽管帝国有这样那样的内患,但是彬山元大将决不允许帝国就此结束战争,帝国的圣战是以彻底占领支那为第一目的,而不是只敲诈勒索一些财物就能罢了的。所以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打一场大战,将帝国的所有视线都吸引过来,让那些见识短浅的家伙看到大日本帝国的强大,让他们看看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威武。

既然彬山元大将准备杀鸡儆猴,那么这鸡和猴就必须找好,猴倒是现成的,国内那些扬言结束战争的家伙便是他彬山元威胁的对象。至于那只用来吓唬猴子的鸡却不好找,这只鸡瘦了起不了作用,你说一个堂堂帝国方面军收拾了一支二百人的游击队哪像话吗?说出去还不被那些家伙笑掉大牙,那还能起到吓唬猴子的目的。但是这只鸡要是太肥了,收拾起来就要费很大的麻烦。就比如那个吝啬而又狡猾的阎锡山,那个家伙也是大日本帝国陆军学校毕业的,手底下数十万部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尤其是那个姓傅的军长手里的那支部队,比起帝国二线守备部队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