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中国的号召力不比老蒋来的差。这段时间从南洋以及美英等国归来的华侨有一大半来到了内蒙古军区,主要是冲着司令员这块金字招牌。所以这场婚礼不能办的太寒酸了,不然全国人民也不会高兴的。”
“算了算了,结个婚而已,有必要弄得那样兴师动众吗?劳民破财可不是咱员的风格。况且雨涵也不希望婚礼办得太奢侈了,那样对她对我都不太好。”韩云华反驳道。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影响力着实不小,毕竟现在中国缺少的就是像他这样能征善战的军人。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将日伪军打的哭爹喊娘。集宁、包头、归绥、承德一个接一个沦陷的大城市被光复,少佐、中佐、大佐、少将、中将一级一级的日本军官在他手里吃瘪。这样的战绩不敢说是后无来者,但是绝对是前无古人。
“司令员,你这就说的不对了。也许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现在的你已经是中国不倒的丰碑之一。你应经成了华夏儿女的内在精神动力,在其他部队丢城失地的时候,你却在将在日军蹂躏下的城市一座座收了回来。也许对于你和雨涵来说,结婚只是你们私人的事情,但是对于全中国来说这是希望的延续和胜利的永恒。难道你以为让你尽快结婚单单只是希望你解决你的个人问题吗?在来开会之前,特意发来电报叮嘱我,要让我将你的婚礼办得精彩一点,不要大家伙吃一顿饭就算过去了。”左政委语出惊人地说道。
直接给左政委发电报,一听这话韩云华心里顿时吃了一惊,不过想一想政委的职责他就释然了。政委是领导的军队的特征,政委制度首创是俄国十月,更具体地说是苏联的“红军之父”托洛斯基对军的的创新。
当时俄国红军(由于苏联是在1924年成立,所以之前的红军并不能称之为苏联红军)构成基本上是原沙皇军队,军事主官基本上是旧军队成员,是职业军人,没有多少党性,例如那个布琼尼。要让这些军人与昔日的同僚因意识形态分歧而厮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托洛斯基向军队派出政委,监督、督促军事长官执行党的指令。军事首长的命令必须有政委的附署,才能有效。以后自己培养的军官不断出现,苏军逐渐取消政委制度,实行“一长制”在军事首长之下,设立政治副职。苏联在二次大战初期,由于政委拥有否决权,事实上形成了干扰军事首长指挥的情况,苏联曾将政委改为“军事委员”从属于部队长,但也助长了向朱可夫这样的“拿破仑主义”后斯大林恢复政委制度。
我国沿袭了苏联的制度,但是在部队内部,实行党委领导。这是我军和苏(俄)军队不同的地方。我国之所以实行政委制度除了和苏俄有相同的军队组成人员成分问题外,另外我军是在经验严重不足、没有有效补充的情况下生存的,有大量的政治宣传、动员、补充、根据地建设等任何军队所未遇见的问题。我军从红军时期就开始实行双首长制,即政治委员和军事首长都是部队首长。属于军事工作方面的,由军事首长负责。属于政治工作方面,由政治委员负责,具体的就是指人事、纪律、建设、肃反、保卫等等工作。发生分歧,交上级裁决或者党委会议讨论。在党委会议上,书记和副书记也只有一票的表决权。紧急情况,首长有权临机处置。但是事后必须向上级或者党委负责。政委还有一项特殊的权,就是发现有严重违反党的政策和纪律的行为,有权当场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