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7章自大的斯大林(2/2)

火炮单位同样缺乏运输工而无法迅速署。坦克单位数量庞大且装备良好,但却极为缺乏经验和后勤支援,维修保养的平也非常差劲。

再加上大量备经验的红军军官和指挥官在大清洗(1935—1938)期间被斯大林所杀害,三分之一的红军军官和几乎全阶将领都被死或亡至西伯利亚,改以大批备“政治经验”却毫无作战经验的军官替代。

红军军团指挥官的平均年龄比德军师指挥官的平均年龄少了整整12岁,这些军官在战场上往往缺乏积极行动的意愿,而且很大一本没有能力胜任其职位。

大多数苏联单位在战争爆发时都保持和平时期的状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苏联空军的战机都密排列在跑旁(而非疏散开来),而被德国空军的轰炸队轻易摧毁。

斯大林署在苏联边境的两百九十队,除了人数比得过少之外,其余都比德军战优势。

苏联空军一直到战争爆发前都被禁止攻击德国的侦查飞机,而任由大量德军侦查飞机苏联领空勘测。

缩在一些相对固的防御阵地里面拼命呼救,等待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苏联空军虽然拥有数以千计的战机,但大多都极为老旧,例如i-15和i-16,而先的机型如米格飞机和拉沃契金则数量稀少。

这造成了红军内充斥大量年轻而训练贫乏的军官;举例而言,在1941年,红军的军官里有75%尚未任职超过1年。

在战前,苏联的宣传机总是不断宣传红军的大,宣称任何针对苏联的侵略都会被轻易击退。

红军队的署相当疏散而且未经准备,队之间往往无法互相联系,而且也缺乏运输工把有效战力集合起来。虽然红军有非常多先的火炮,但这些火炮很多都没有备弹药。

坦克单位往往被草率的送上战场,而没有任何燃油、弹药、或人员补给的安排。通常在经过一次作战后坦克便毁坏或报销了。

另外苏军还占有地利上的优势,苏军早就在边境地区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他们还是本土作战,后勤补给也十分的方便。

斯大林刚愎自用的个使他无法接受任何逆耳的属下建议,加上他对于互不侵犯条约的盲目信心,在1941年初他越来越估苏联的实力。

然而,德国空军和陆军却有着极为良的训练和经验,在质量上的优势大幅抵销了苏联的数量优势。

很少战机拥有无线电,拥有无线电的战机也极常故障,而缺乏讯息加密的设备则让德军得以轻易窃听。同时苏联飞行员的空战经验和技术都极为落后。

在1941年季,斯大林的情报机关不断的发德国即将展开侵略的警告,但都没有被斯大林重视。

比如坦克,苏联署在边境的坦克有一万六千辆,德军才五千多辆,再说火炮,苏联署在边境的火炮有三万二千九百门,德军才一万四千多门。

五名元帅就有三名遭决,三分之二的军团和师指挥官也遭遇相同下场。总共加起来,被决的红军领导人达了30,000人。

斯大林和其幕僚也意识到攻击的可能,但由于斯大林对于红军实力的迷信,斯大林决定避免挑衅隆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