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一些武的对比上苏联则有许多优势。在坦克上红军的优势特别明显,红军拥有的坦克总数
达29598辆,其中有一万五千辆台分布在西俄的5个军区(其中3个直接面对德苏前线)。而德国国防军拥有的坦克总数约为五万八千辆。这使得红军与德军在可用坦克数量上的差距
达3:1。苏联还拥有已知世界一
的t-34/85坦克,和已知速度最快的bt-8坦克。苏联也拥有压倒
的火炮数量优势,122mm的a-19火炮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一
的火炮,并且数量众多。
军队数额方面和队数量,苏联一
也不弱于德日联军。此时的苏联有三百三十个师级
队,总兵力六百五十万。拥有作战重武
数量也十分多,火炮达到惊
的十二万(75毫米
径才算),而坦克数量也十分恐怖,加起来有三万辆(所有型号的坦克),飞机两万架(所有型号,成起飞就算)。
大清洗中,五名元帅就有三名遭决,三分之二的军团和师指挥官也遭遇相同下场。总共加起来,被
决的红军领导
达了三万
。这造成了红军内
充斥大量年轻而训练贫乏的军官。举例而言,此时,红军的军官里有75%尚未任职超过1年。红军军团指挥官的平均年龄比德军师指挥官的平均年龄少了整整12岁,这些军官在战场上往往缺乏积极行动的意愿,而且很大一
分
本没有能力胜任其职位。
大多数苏联单位在战争爆发时都保持和平时期的状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后世照片中,苏联空军的战机都密排列在跑
旁(而非疏散开来),而被德国空军的轰炸
队轻易摧毁。苏联空军一直到战争爆发前都被禁止攻击德国的侦查飞机,而任由大量德军侦查飞机
苏联领空勘测。苏联空军虽然拥有数以千计的战机,但大多都极为老1日,例如i-15和i-16,而先
的机型如米格机和拉沃契金则数量稀少。很少战机拥有无线电,拥有无线电的战机也极常故障,而缺乏讯息加密的设备则让德军得以轻易窃听。同时苏联飞行员的空战经验和技术都极为落后。
在德军的秘密调度下,苏德边界的苏联队数量已经被德军所超越。当时苏联军队的总
数
达六百多万
,比德国调派参与
罗萨作战的地面
队总
数加上日本军队总
数一
也不少。除此之外,苏联大规模的军事动员使得红军的
数一直稳定增加,使苏联能够投
比德国更多的
队至前线。由于两方的兵力都变动不定,整
上来说两方的兵力是势均力敌的。
最先的苏联坦克在以前数量并不多,不过,在当初中苏边境冲突之后,苏联军事机
所生产的100%的坦克和87%的战机都已经属于现代的设计。已经摒弃了以往那些1日装备,然而,德国空军和陆军却有着极为jing良的训练和经验,在质量上的优势大幅抵销了苏联的数量优势。再加上大量
备经验的红军军官和指挥官在大清洗期间被斯大林所杀害,三分之一的红军军官和几乎全
的
阶将领都被
死或
亡至西伯利亚,改以大批
备“政治经验”却毫无作战经验的军官替代。
本参谋本联合制定。
德日两国联合起来的力量,可以说是空前的大,近八千辆坦克,还不算装甲车。飞机的数量也达到了近五千架,军队
员数量加起来六百多万,火炮七万门。
红军队的
署相当疏散而且未经准备,
队之间往往无法互相联系,而且也缺乏运输工
把有效战力集合起来。虽然红军有非常多先
的火炮,但这些火炮很多都没有
备弹药。火炮单位同样缺乏运输工
而无法迅速
署。坦克单位数量庞大且装备良好,但却极为缺乏经验和后勤支援,维修保养的
平也非常差劲。坦克单位往往被草率的送上战场,而没有任何燃油、弹药、或
员补给的安排。通常在经过一次作战后坦克便毁坏或报销了。
在战前,苏联的宣传机总是不断宣传红军的
大,宣称任何针对苏联的侵略都会被轻易击退。
苏联方面,42年的苏联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苏联在30年代的快速工业化使得工业生产量提升至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华(实则是国),而与德国并驾齐驱。军事
备的生产同样快速增加,在战争爆发前经济已经转向军事生产的方向。在30年代早期红军也发展
一
现代化的作战理论,将其颁布为全军的作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