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一章(3/4)

收拾炕上的被褥,然后和父亲--五十岁的老自卫队员,一起从后墙跳出院去。

道静几个人进洞后,里面一片漆黑,又潮又湿的霉气扑鼻而来。奶娘在前领路,道静紧抱住方方,匍匐着身体,慢慢前进。弯曲的地道忽上忽下,很难走,几乎都在低矮潮湿的土地上爬行。情况紧,进洞太匆忙,连根火柴都没带,几个人只好摸索着一步一步地龟步匍行。

"大嫂,这地道不是通村外么?"道静气喘吁吁问奶母。奶母做了肯定的回答后,几个人继续向前爬。小冯几次要抱过方方,道静不肯,坚持自己抱着。孩子觉得滞闷,哭了几声就又睡着了。

好像掉入万丈深渊,世界一片黑暗。

地道里空气稀薄,窒闷,憋气。人们只得大口喘着气时停时走,爬行--停住--爬行--停住。地道有时宽些,有时很窄,尤其通过为了防毒防火的翻眼时,更窄更陡。吴大山气喘心慌,憋得难受,他只顾爬着,顾不得说话。奶母虽然年轻体健,且曾参与挖过这地道,可是地形不熟,只能在前边摸索着走一截,也要大口喘一阵气。

"大嫂,咱们不走了,在这地方停下来听听动静不好么?"道静抱着孩子大口喘息着说。路难走,她怕洞壁上的土块打着孩子,不时用手护着方方的头部,累得不愿走了。

"不行!"奶母喘着气说,"你们听,上边准是鬼子在找地道口,用大棍子敲打地面呢。咱们爬到村外就保险了。县长,你累了,我来抱孩子。"

"不用,大嫂,还是我来抱。趁着孩子认不出人来,让我多抱他一会儿吧。"道静说着,掉下泪来。

这个县边边上的小村子,道静只来过一趟,住了一夜就走了。地形不熟,这地道里的情况和地道上面经过哪些人家的情况更不清楚。她只能听奶母的,爬到村外洞口边,敌人退走了,马上可以出洞--这是奶母的男人葛有福在她们临钻洞时叮嘱过的。咬着牙爬吧。有时经过墙角边的气眼(出气孔),一股微细的冷气吹了进来,这老少五个人就坐在这气眼边多吸上几口空气,滞闷、气短的缺氧状况才好一些。坐在这潮湿的地道上吸氧时,奶母就把方方抱过去解开怀让孩子吃奶。不知怎的,也许气闷发晕吧,孩子只吸几口奶就不吃了,又昏睡了。道静见孩子不闹,又把他抱回自己的怀抱里。她想,在奶母家只能住两天,县里情况越发紧张了,有些村的上层准备成立"维持会"、"新民会",我们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有的富户又想推翻。为此,她得赶快回到中心地带和老曹等干部研究进一步的对策。自然,这一别,又不知哪一天才能见到方方。为此,即使在黑暗的看不见方方模样的地道里,她也要把孩子紧紧搂住。

"哎哟!"奶母在前面忽地一声惊呼,紧挨着她的道静,随着奶母的呼声,咕咚一声几乎和奶母一起掉在一个深坑里。坑里有水,冷澈肌肤。小冯一下蹿到坑边,惊慌地喊道:

"林姐,你们掉在坑里了?深不深?我也下去吧?"

"小冯,不要下来,水不深,不要紧的。你把马枪放下来,我们拉住枪,你跟吴大伯一块儿拉我们上去。"

鞋袜裤子全湿透了,带着浑身的泥水,道静把方方放在背后,脱下一件单衣紧紧系住他,然后使尽全身力气拉住小冯的枪上到坑边。奶母也跟着被拉了上来。道静坐在坑边喘了一阵,把孩子从背后解下来,抱在怀里。他不哭不闹,仍熟睡着。绕过水坑,从另一条小地道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们终于爬到一截较宽也较高的地道里。这里忽然有了人声,唧唧喳喳的,听声音,多半是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也有声音苍老的老太太、老头儿。道静等五个人被挤得不能再向前走了。正要和这些人搭话,忽然洞顶发出嗵嗵的巨响,是用大镐刨土的声音。人群里爆发了惊惶、轻微的呼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