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每个人手腕上的个人信息终端中的意识接收器,收集人类潜意识信息所创造起来的世界,也就是说,在你的潜意识中。你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它就是什么样的!
在这种前提下,你如何去创造出一个非真实的世界?你对自己说“地球是四方形的!”你自己信么?
就算地球现在真变成方的了,你会质疑吧?连你自己都不相信,又如何让其他人相信?
其他人不相信,又如何让第二空间中。全人类的意识所形成的“核心意识”所认可?
“核心意识”不认可,又怎么能够在第二空间中呈现出来?
同理,人们的潜意识“认为”:魔法是不存在的,怪物是不存在的,会骑着扫把满天飞的巫婆是不存在的!所以。幻想世界自然也就不可能在第二空间中形成了。
其次,第二世界是全人类文明通力合作之下,耗费了庞大的可怕的资源量所创建出来的,有什么游戏公司,能够拥有等同全人类文明的资本,dú lì开发出一个第二世界?
而且,如果所谓的“第三空间”真正的成立了,也就意味着人类相信幻想世界是存在的,那么,基于真实规则所创建出来的第二空间,也就因为“信仰”的崩离而彻底的崩溃,真实与幻想,这二者就像是光和暗,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但是半年前,第二空间的原始研发机构《宇宙原力科研集团》,突然对外宣传,他们已经找到了在不影响第二空间存在的大前提下,可完美运作幻想规则的方法。
那就是以第二空间为基础,但将“幻想空间”dú lì于第二空间之外,形成“意识空间”!
亚美区各国开发出来的传统网游,向来是抱着“以人为本”的方针,十分替玩家着想,尽可能的简化难度,无上限的让玩家们在游戏中感觉到舒爽和痛快,一切向钱看,只要玩家满意,愿意掏钱就行。
说起来,研发机构和游戏运营方持有的这种理念也没错,人家玩家花钱买的不就是痛快么?
跟玩家作对就是跟钞票作对,什么游戏文化、游戏历史、游戏背景都得靠边站,你把游戏设计的让玩家不痛快,玩家就能让投资者痛的快,一款斥资巨万研发出来的游戏,往往寿命不会超过3个月,最长也不过半年,本钱都收不回来,实在是伤不起啊!
在这种大环境下,游戏研发业者和运营者们,只能尽可能的降低研发成本,模板化、脸谱化,流水线的生产游戏,只要将各种游戏元素稍微变动一下,各种设置,照搬!各种体系,照搬!改个名字、换个叫法,连游戏引擎和服务机组都不用换,粉刷装修一下就又能拿出来当新游戏卖了。
可是这种能让玩家“爽”的游戏,你能指望它的寿命有多长?
最短一周,最长半年就下市的短命“速食网游”、“快餐网游”、“泡菜网游”一度让亚美区各国的游戏业界,陷入了“游戏运营黑暗时代”玩家们也陷入了“游戏大冰河时期”每天都会开放公测成千上万款“新”网游,可玩家们却面对着“无游可玩”的窘境。
玩家口味的不同,造成了运营方和玩家之间无法调和的对立力场,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玩家们,几乎是把运营方逼上了绝境,因为大环境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差异,在这方面,人家欧罗巴区就要远远领先于亚美区的同行。
目前这个“精神文明荒漠”时代,人口爆炸,劳动力过剩,人们全都处于“精神大饥荒”的空虚亚健康状态下,对非物质层次的需求十分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