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慈望着万两银票流口水,眼巴巴的不敢伸手拿,他怎好说人是他杀的?
轻轻摇摇头,艾慈道:“我不能为了一万两银子随便编个名字吧。”
他顿了一下,又道:“二位,赶快回石板坡吧!宝山城就不要再去了,二位回到家,宝山的事情便也知道了。”
艾慈状至愉快,他嘴中哼着梆子凋,唱词没唱出来,调门却是那段“阴司里有个五阎王。”
他弹身落在马背上:“得得”一声,下山岗去了。
他的身后也传来车轮声,他心里明白,勾鸿夫妇早巳欲念全消,代之而起的是怒火中烧,赶着回石板坡了。
就这么一耽搁,日头已经偏西一大半了。
马背上,艾慈摸出几个点心来,他吃着吃着吃着笑了起来,一马直奔赤阳城。二更天,他才赶到太子河的三道弯。
柳林里下了马,径望向木板一瑞的小船上,长河悠悠,水清如镜,明月映得河水点点银星闪又闪,真好看。
艾慈双手扶在马背上,他在想,今夜的小船上怎么会这么静,难道大叔不在?那么也还有小三啊?
“小三子!”艾慈轻声地叫。
他还伸头四下看,就是附近的芦苇丛也没有动静,随手拾起一块小石头,抖手打向小船的草棚上,发出“嘭!”一声响。
真奇怪,船上仍汉声音。
艾慈面皮一紧,他解下马缰绳,立刻又上了马,一声低吼,便拍马疾驰而去。
蹄声发出脆响,朝着原路驰去,听起来似乎已远去了,夜间的声音特别响,三里外也听得到。
于是,小船上有下声音,四条身法矫健的身影,一刹间全跃上岸。
其中一大叫道:“可惜!真是可惜呀!”
另一个也道:“他奶奶的,真是个鬼灵精,难怪飞龙堡一而再的吃亏上当。”
四个人往赤阳城北走,光景显然是去飞龙堡。
四个人走的相当快,然而,四个人再也想不到他们后面跟了一个人。这个人当然是艾慈。艾慈拍马疾驰,好象已走远,然而他去而复返,回来可并未再骑马。
他掩到柳树后,发现四个人刚离开小船,这时候他发觉情形不对了,劳大叔与小三子一定遭了不幸,否则他们的人怎么不见了。
艾慈紧盯着四个人,四个人直奔飞龙堡。
就在飞龙堡附近,他没有追过去,他确定对方何人之后,便找了一棵大树,愁容满面地坐了下来。
他要仔细地考虑,他的脑海中尽是大叔与小三的影子在浮游着,而使得他难以安静下来。
这时月光如水,一片通明,河面和风,吹得林叶簌簌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