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昌便召入长子上官宏吩咐着。不久,上官宏已匆匆赴银庄领钱。
金刀申谢道:“感激不尽!”
“不敢当!各位宜妥加规划防洪。”
“唉!难如登天矣!”
“没有根治之道吗?”
“有!辟二湖调节水利!”
“可行吗?”
“可行!秦代只辟一湖,且又小又浅,功效不大,若能辟二深湖,遇雨可蓄水,遇旱可灌溉,功效无限!”
上官昌问道:“官方不知道吗?”
“知道!可是,没人肯做呀!”
“太祖是凤阳人,官方为何吝于施援?”
“不提也罢,谁肯雇四、五万人砸下数百万两白银呢?”
“有理!”
“其实,凤阳地大又肥沃,若能避洪、大有潜力!”上官昌为之动心。
金刀又道:“此次水灾,必使凤阳各产业贱价以售,只要资金够,又勇于投资必然可以在三五年内迅速回收。”
上官昌问道“约需多少资金?”
“五千万两即可买下整个凤阳,外加三四百万两防洪,日后之效益必然多得惊人,上官兄可请令婿考虑。”
“好!此事若成,对凤阳人也有益。”
“正是!”于是,上官昌召入次子上官盛吩咐着。不久,上官盛已赶往地久庄。
上官盛方才已在里面听过金刀之构想,他入地久庄一会见杨仁,便先行道出金刀所述之构想及利润。
杨仁问道:“爹有意投资吗?”
“是的!”
“好!大哥稍候!”
杨仁立即离厅。不久,他已挖出九千万两银票。他便以三个锦盒装妥它们。然后,他交给上官盛道:“内有九千万两,请爹作主。”上官盛为之变色。
“汝不见他们?”
“是的!爹作主即可!”
“好!”上官盛便匆匆去。他一返府,便向上官昌附耳低语着。不久,上官昌含笑道:“吾投资凤阳啦!”
“感激之至!”
“各位今夜在此稍歇,明日一并启程吧!”
“好!”不久,上官昌已陪他们住入客房。没多久,金刀诸人已写妥借据。上官昌便逐一付款及收要借据。然后,他吩咐次子安排人手。
黄昏时分,他便宴请金刀诸人。
膳后,众人便入房歇息。
翌日一大早,上官昌便率次子及八人陪金刀诸人离去。他们便沿途召集工人及师傅们。
他们一到凤阳,积水已退。金刀诸人这才知道杨仁已派人送过粮。他为之申谢。
金刀诸人便先入银庄及民间还债,然后,他们兵分十路陪上官昌十人同时置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