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案及涉险,皇上一定会责怪汝矣!”
“卑职曾因愧而无颜返宫矣!”
“足见汝责任心之重矣!”
“不敢当!”
卓相爷含笑道:“汝昔日在两湖所委用于各衙之各派高手,他们如果识字,汝不妨保荐他们出任县令!”
艾土喜道:“好点子!他们皆是文武全才,而且已在各衙任职很久,他们的确是县令之最佳人选!”
卓相爷含笑道:“汝此次就先征询他们之意愿吧!”
“是!”“此外!汝不妨保荐在贵州学塾任教之夫子,他们有此牺牲奉献精神,实乃地方官吏之最佳人选!”
“有理!有理!该补偿他们!”
“如此一来,科试可以如期举办!”
“对!肯在此种情况下报考之人,必然有眼光或忠心,只须由这批人之中择优即可进行革新吏治工作!”
“对!面圣吧!”
“好!”于是,二人立即离去。
不久,他们会见皇上,卓相爷便先启奏此二项构想,艾土亦立即补充以及保证这二批人之可靠!
皇上欣然同意啦!
艾土为之松口气。
于是,皇上指示按时举办各级科试。皇上更指示先召集那二批人入宫“集训。”
卓相爷立即赴吏部指示着。
艾土则欣然返府。
翌日一大早,他立即出宫。
他先进入两湖,再赴各衙会见各吏以及担任捕头或总捕头之群豪,他向他们转达此项喜讯。
他吩咐群豪二十天后在武昌总督府会合。
他更请群豪另推荐高手入衙接替工作。
他赶场似的飞掠于各衙间。
三天后,他已安排妥此事。
群豪为之大喜及欣然同意任吏。
艾土便直接赶返贵州。
他直接赴各学塾询问夫子们。
除六名老夫子愿意续任外,其余之二百七十三名夫子皆欣然愿意任吏,艾土便吩咐他们准备率亲人入京城。
此外,他请他们另推荐一百名夫子。
艾土为何缩减夫子之人数呢?
因为,如今只剩下苗贵孩童上塾呀!
他安排妥此事,方始进入贵阳银庄。
立见上千人正在等候借钱。
他便与小昭君入内厅;
小昭君含笑道:“忙什么?”
艾土便略述经过。
小昭君含笑道:“好点子!该鼓励这批夫子!”
“是呀!”
“如此一来,朝廷可以推动革新吏治吧?”
“是的!借钱的人可真动作快哩!”
小昭君含笑道:“昨天已有五千余人借走九千余万两白银,今日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借钱哩!”
“太好啦!大家一起打拼吧!”
“他们完全在为汝打拼哩!”
“姐指利钱收入吗?”
“正是!若一年期满,每一百万两便可收入十二万两哩!”“哇!比昔日存钱多一倍哩!”
“正是!利滚利之下,不出七年,汝目前之财富必可增加一倍,若再恢复售补酒,汝之财富必可加速增加!”
“真令人不敢相信!”
“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