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甘大娘刚转身,重又转头想询问一些事,但这一转身间,张天齐的身影,刚消失在三四十步外的凋杯里。
“咦!”甘大娘骇然惊呼“小小后生会…会缩地神行术?要不就是我眼花了。”
她当然知道自己的跟不花。
镇江的山都不高,有些根本不能算是山。城甫郊的山都很秀逸,组成镇江最美丽的风景区。
山丛中林木蕙茏,别墅、园林,寺庸点缀其间,春日红男绿女络绎于途,严冬刚过空山寂寂罕见人踪。
进入一条群山中的小径,足迹便消失在杂乱的泥泞人还里。小径有人行走,已经无法分辨是何人的足迹啦!真要寻找,得花费不少工夫。
而且,不可循小径寻觅分辨,须防有人断后窥伺,做案的人留下一两个断后,是正常的手法,除非捉了人就快速远走高飞。
一个时辰后,张天齐出现在群山深处的一座小山上,山下便是进山的小径。
山的右面三里外,另一座小山脚有一座小山村,约有五六十户人家。
他略为相度形势,越野向小山村掠去。
小山村也有一条小径,村口居然有一家小店,贩卖—些日用品,走夜路用的灯笼,草鞋,敬神的香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位十四五岁天真小姑娘在照料,看到衣着华丽的张天齐进店,颇感惊讶。
“小姑娘,早啊!”他笑吟吟地说“我好像迷了路,有糕饼卖吗?”
“没有糕饼。”小姑娘用生涩的官话回答“这里是竹坳村,客官是…”
“从那边攀山过来的。”他往来处一指“想在山里寻幽访胜,愈走愈远不见人烟。小姑娘,山那边那条路通向何处?”
“哦!那是往小九化的路。”小姑娘毫无机心地说“山坳里有一座幽止寺,很少有人前往。”
“路不小吗?怎么很少有人前往?”
“偶尔有人来往,幽止寺不欢迎香客前往进香。”
“哦!那就怪了,为什么?”
“那…”小姑娘脸一红,欲言又止。
“没有香抽钱,和尚们喝西北风吗?为何不欢迎香客?真少见。”
“那…那是和尚与尼姑合修的寺院。”小姑娘终于说出原因。
“哦!荒唐。我要买一只小香篮,一些香烛。”
“客官要到招隐寺进香?”小姑娘反而往北一指。”也许。”他不置可否。
提了小香篮出店,他往北走了半里地,便消失在路旁的树林里。招隐寺是名山的名寺,他不需前往凑热闹。
幽止寺只有两进殿堂,规模小得很,掸房在后面左右分,中间隔了一座花木扶疏的院子。
当然,僧与尼是分开住的。
天下各地也有不少这种有僧有尼合修的寺院,有些清规特别严,当然也有些昼夜不分污秽寺院.那毕竟是少数。
至于这座幽止寺内情如何,恐只有寺中的僧尼心申明白。
幽止寺,不欢迎香客,也并不完全禁止香客上门,反正任何人进入也没有僧尼接待。除了大殿之外,其他殿堂样室都上锁加闩,不得而入。久而久之,香客们再也不愿前来自讨没趣今天,却意外地来了不少陌生人。
由于寺院倚门而筑,因些前殿和后殿的高低差异甚大。大殿前有石阶下降十三级,下面是三亩大的前院,左面是亭,右面是台。
最下一级石阶上,井立着一僧两尼。
中年女尼站在中间,穿青衣便袍,头戴青便帽,手上有一串色泽怪异的念珠,略现苍白的脸庞,犹可看到年轻时美丽的轮廓。那双深眶内的眸子黑得十分深邃,给人的印象是令人心悸的冷。
眸子全黑的人很少见,这位尼姑就有一双漆黑的眸子,黑得令人联想到魔鬼的眼睛。
两丈外,十二个佩刀挂剑的人,面面相对。气氛不好,当然也不是来进香的誊客。
为首的人留了三络胡,一袭人才,剑眉虎目甚有威嚴,带了两名亲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