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靠,那石洞,因作喇叭形,里大外小,风从里面吹来,而且回旋转动,前面洞口越小,速度越快,风与石壁相磨,不但产生一种夺魄惊魂的厉啸,而且奇热难忍。好在麟儿停身之处,壁形微微有点内陷.往里一靠,虽然微受奇热,但未为风力所伤,狂风一过,麟儿往里望了一望。
只觉黑漆漆的,热气灼人,景状荒凉之极。“这阵风,犀利如箭,热可烤人,似是武林中练就的一种内家罡煞,分明里面有人,我何不如此这般,试它一试!”总算他宅心忠厚,仅施展乾元神功,也只用上五成力道,随手一挥,也发出一阵氤氲,疾朝洞里扫去。
这种内家罡力,如果中人,可散去一身功力,练武的人,如毁去武功,那情形,可比死还严重,停了半晌,却也无声无息。
麟儿不由大惑,把真气往上一提。全身轻灵,杳无声息把身子缓缓前移。石壁之上,颇为潮湿,所生的石耳和青苔极多,洞道成一斜坡,到达最高之处,坡度下斜,前行越走越宽。蓦地呼呼之响,似有不少飞行之物,掠翅而来。那东西,嘴里了出咬吱之声,翼长三足以上,双翼扇风,其行疾速,而且双眼之内,泛出精精碧光。远望若磷火飞舞,不由使人毛发惊然。
麟儿不敢断定这毛东西为何物,不由把身子往后一退,忽觉眼前黑影一晃,电掣星驰,那东西一扑竟飞来一只。这孩子劈空一掌,达摩神功势若怒涛,朝着飞来之物狠劲地打去。
来物似乎久经训练一般,双翅一缩,疾朝下落,罡风掠空,复又展翅上扬,还夹那吱吱锐啸之声,使人产生一种无比心慌的感觉。
因为相隔太近,目光所及,竟把来物看清,也使他心头吓了一跳。那东西,猫头锐目,双翅特长,利爪如钩,又长又黑,色作灰色,原是一种绝无仅有的奇大蝙蝠。麟儿略道:
“无怪乎古有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之言,这么大的蝙蝠,不到这种鬼地方,还难遇上。”突忆及元妙恩师之言:“蝙蝠性喜潜伏潮湿阴暗之处,以昆虫为食,体上每附毒虫。锐齿和利爪,多有奇毒,如被此物所伤,甚至可招之类似狂犬症的怪病,江湖上邪人异土,亦有饲养此物者,如饵以毒虫,日久体内蓄有奇毒,可以依此逞凶作恶,务必留神。恩师腹蕴璇玑,胸罗万有,功参造化,学究天人,所言必有至理。”洞中吱吱呼呼之声大作,碧光点点,使人眼花。无数蝙蝠,潮涌而出。麟儿从背上拔取玉笛在手,师门九九笛招,那是从易经中领悟而出的神奇招数,不但变化繁复,而且招式至为博大精深,不妨一试,看它威力如何?忙施展身形,挥动宝笛,笛划长空,发出一种奇妙声响,竟随着麟儿手式变化,那声音也变得清越异常,使人陶醉之极。蝙蝠初出,势如潮翻狼涌,往麟儿身上乱撞乱碰,而且来势极准。这种清越笛声,竟产生奇异作用,只一响动,蝙蝠飞行,似失去准头,有的碰壁,有的互撞,还有许多随着笛声,乱舞一阵,不到一刻功夫;地上吱吱之声大作,断爪折翼,为数颇多。但后洞编幅,仍如潮涌而来。
麟儿不但不敢停止笛招,反而一招一式,刻意施展,笛声袅袅,和那吱吱之声汇为一片。涌来的编幅,只在空中乱撞,不敢扰近,这一奇异事迹,使麟儿恍然大悟:“无光之处,蝙蝠可以依耳飞行,利用回声,来辨方向,自己所用笛招,能把他们所发出的声音扰乱,这一来,使其失去依靠,难怪其要乱撞乱碰了。”
把道理悟出之后,促使麟儿产生一种奇异念头:“武林中的听风术,能辨出对方方位,但敌人如潜伏不动,听风术便失去效能,自己的铙钹和宝剑,感震作用较强,回音使兵刃产生波震,藉自己的兵器震动强弱,即可知敌人距离自己方位远近,那一来,如遭遇到目光失去效用时,也不至于妨碍自己功力了!”
忙插上宝笛,拔取铙饶,闭上双目,竟和洞中的蝙蝠,大打出手。金铙左转右旋,发出一阵嗡嗡之声,左右手一打一接,配应自如。由于麟儿在锻炼武功时,培养一种特殊沉静习好,儒释要诀:
“定静生明!”约莫一个时辰以后,他竟能凭手头感觉,辨出洞中蝙蝠,为数多少。渐渐,更能察出,蝙蝠攻击方位,而且以何者为最强。打到后来,这孩子发出一声清啸,神若游龙,漫空旋舞,双手铙钹,一阵挥动,只闻挣挣钹响,攻来的蝙蝠,无不应手而落。久打无味,带着一种无比轻松和满足,也略有一点疲乏,仍往洞中前进。
蓦觉身前微风一掠,麟儿毫不理睬,因为他想象着,那是洞中的蝙蝠,没有什么可怕。
前面青光闪闪,顿使麟儿吃惊,挂上双铙,却发现他师门玉笛,不异而飞。这一惊,不由使麟儿暴出一头冷汗,知道适才的风,吹得奇怪。“王笛如果不能找回,元妙恩师的威名,岂不断送于自己之手?”这一想,立朝那青光之前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