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因师太见到各人的造诣,心里也是大大的欢慰。
这一年的中秋月夜,明因师徒在铜鼓岭上共同赏月,在这月色加霜,被凉如水的情景里,固然另有一番风味,但更易引起孤臣孽子的遐思,正在大家兴高采烈的当儿,明因师太低头沉吟了一会,忽然喟然长叹。
罗凤英追随明因师太已有十多年了,这种长叹也见到无数次,可是,师父这次长叹的音调里,却有点怆然,忍不住问道:“师父!可是又想起大师姐来了!”
明因师太又叹了一口气,一脸悲怆之色,才微微地点头说:“你们那戴师姐出山已经七年了,连到音信也没有回来,那得不令人思念?可是这种思念倒不过是一种私情,最重要的还是:自从太祖驱除鞑靼,鼎定中原之后,杀戮功臣太过,自毁长城,到了成祖纂位,忠良尽绝,大明天下已潜伏了灭亡的因素…”
忽然站起来叫道:“你这野和尚,来到了还不现身,难道还要请你不成?”
王述先忽然见师父转了口风,不禁一愕,知道必然有人到了,但是凭自己的耳朵竟然没有听到动静,可见来人武功之高,而自己也太过于大意了,师太的喊话一停,就听到后面七八丈远的一株荔枝树上,哈哈大笑,飘下一位身躯高大,慈眉祥目的老和尚来,罗凤英,蝉儿两人忙喊一声“老师伯!”
老和尚笑道:“这两只顽猴倒也刁钻,师伯就是师伯,还要给我加上一个老字!”
“你就是怕人家说你老,其实老有什么不好?”明因师太笑笑又说上一句。
“都是你纵惯了的,过两天她们不喊你做老师父才怪!”一眼看到王述先,又呵呵笑道:“你这个好徒弟,那晚上如果不是我跑得快,几乎就要吃他一剑劈个半死!”
王述先听他这么一说,知道就是三年前救去任乾玉那位怪人,急忙跪下去叩见,满面惭羞道:“当时徒儿不知是师伯,多得罪了!”那和尚一见王述先跪下,忙一拂袍袖,一股无形的潜力冲了过来,可是却没有把述先拦上,王述先已经在那里恭恭敬敬叩头不已,和尚连忙把他才起来道:“你师伯今晚可说是栽到家了,可是却看不惯你这叩头虫的样子!”骂得王述先怔怔地发呆,罗凤英和蝉儿却咬着嘴唇皮暗笑。
明因师太笑道:“先儿多给师伯叩几头吧,他的功夫可多哩,你磨着他教,总要得点好处!”述先听了当真又要跪下去。
和尚真发急起来道:“你这老尼姑真讨厌!”又对述先道:“你再矮下半截,我就要高起几丈走了!”王述先吃他这么一说,真个不敢再跪下去了。这时明因师太才把王述先,燕云,燕霞姐妹向老和尚引见了。
原来这老和尚俗家的名字叫做叶希贤,原是惠帝建文朝代的御史,成祖纂位,建文出走,叶希贤也就削发为僧,听说建文太子避祸在黔贵一带,他也就远走苗疆,一心追随故主,那知故主虽然没有寻到,却被他在贡噶山的绝顶,一个雪窟里,得到一部“瑜迦秘笈”
的上篇,便依着瑜迦上篇按步就班地苦链了十年,居然链到周身罡气,刀剑不入的地步,然后下山行道,自号为“雪庵和尚”仍然历遍苗疆,寻找故主,八年前偶然在十万大山遇上了明因师太,彼此志同道合,才结伴来到海南岛,结庐于七星岭,本来和明因师太过从甚密,可是这几年来因为那晚上巧救了任乾玉回去,医好了他的创伤,又传授各种武艺,明因师太也因为收了王述先和燕云姐妹,彼此都为徒弟忙碌,竟也是四年多不见面了。
落坐献茶完毕,明因师太再不和他打哈哈了,庄容地问道:“我们三年不见了,这几年来你可寻到了惠帝的踪迹?”“说起来也是冤孽太甚,无端无故地找来那个徒弟累了我几年,要想再往苗疆,又恐怕他一个人在山上闯出祸来,到了今年见他已经有了相当基础,我才放心四处走走,却在罗浮山遇上了冯翁…”
“那就奇怪,冯翁不是在夔州做他那教书匠,为什么又到岭南来了?”
“我也曾经问过他来,他还不是为着追踪惠帝而到岭南的?他还说见到惠帝的亲笔诗,可能已经不在苗疆了,所以来岭南找一找呢!”
“惠帝的诗?怎么讲?”
“还不是思念故都,伤怀身世的作品?等我念出来给你听听吧!”雪庵和尚说完了就庄容合十念道:“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即临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他乡哭未休!”念完了已是凄然欲泪。
明因师太也凄然道:“蒙尘天子的苦况,落难王孙的哀鸣,从这首诗里也表现无遗了,但是你还找不找他呢?”
叶希贤正容道:“只要我稍为能够分身,那怕天涯海角,我也应该前往一见,不过,总要度过这一次魔劫之后才说吧!这两年内委实是没有时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