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三章兵连祸结(4/7)

很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他会允许我们占了南安城,我真有些想不到。”

邵风观呆了呆,喃喃道:“是啊,他们到底有什么居心?”他伸手敲了敲额头,又道:“也许,你想得太过复杂了,把何从景的实力想得太强,我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无法独力拿下南安城。现在帝国与共和军总算还是同盟,给蛇人占了,不如被我们占了更好些。”

也只有这样想了。我没再说什么,只是仍然觉得有些不对。文侯对何从景要求增援的提议并没有起疑心,也许正与邵风观一样的想法。难道,我是多虑了?

邵风观干笑了笑,道:“不要多想了,楚兄,文侯大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是我们能揣测的。我们的任务,便是照他说的做,拿下南安城,便是我们的功劳。来,再吃两块,战事一起,我们就没这闲功夫吃鱼了。”

邵风观这句话倒说得对。我们抵达东平城后,地军团便与水军道分道而行。风军团跟随水军团向东出海,不像以前那前随地军团前进,毕炜的一千火军团倒是编入地军团出发。两门神龙炮非常沉重,要从帝都运到南安城,实在不甚容易。

在东平城休整一日,补充了粮草辎重后向南而行。在东平城给我们调度粮草的户部官员面色甚是不好,户部掌管财政,原是个肥缺,当中大可中饱,但文侯对吏制也大刀阔斧地修改了一番,删汰冗员,提拔能吏,现在户部官员虽然待遇不变,要做的事却远远比以前多了。听说此事便是由南宫闻礼全权操办,户部尚书邢历被斩杀后,蒲峙改任户部尚书。只是蒲峙年事已高,加上蒲安礼封侯到五羊城为质,他也已被文权架空,只有一个虚衔而已,户部的实事全是升为户部侍郎的南宫闻礼一手把握。我在帝都时,南宫闻礼也来拜见我几次,当初他有什么难办的事,一向郡主请示便迎刃而解,现在他仍然有这种习惯。其实说到政事我根本插不上嘴,南宫闻礼只是恪守郡主要他效忠我的遗训吧。他这人十分能干,现在甚受文侯看重,从御史大夫升到户部侍郎,官虽然升得不快,实权却大大增强。

第二天天还没亮,陈忠和钱文义在东平镇守,其余人随我离开东平城浩浩荡荡向南进发。仁、廉、勇三营两万余人出发时几乎毫无声息,我骑马走在队伍中间,看着整齐的军容,心中也颇为得意。文侯一直想要训练一支无敌的雄师,对军纪抓得极严,四相军团中,最先达到文侯之愿的倒是人数最多的地军团。

这支队伍纵不能说是无敌,也当能够纵横天下,势不可挡。看着一列列士兵无声地出城,整齐划一,动作迅速,我胸中也升起一股豪气。

名将之号,离我也已不远了吧。

南安城位于东平与五羊两城之间,依海而建,与五羊城一样是个靠海的城市。与海靖伯孙琢之的海靖省隔海相望。海靖省是个大岛,一片荒凉,人烟稀少,阖岛之民不过六十万,大帝得国后,伽洛王遗臣在此还割据十余年,直到十二名将中的孙英跨海东征,方才归降。孙英降服海靖后,被封为海靖伯,世代镇守,现在的孙琢之也是孙英的第十一代子孙了。因为海靖省地广人稀,两百多年来,地位一直和西部偏僻的朗月省不相上下,加上历代孙氏城主都比较宽厚,海靖省两百年来未被兵灾,加上孤悬海外,民风淳朴柔弱,据说孙琢之的两万兵战斗力比禁军还差,当初五峰船主的海贼纵横海上,孙琢之实力远在他之上,却对他毫无办法。南安城虽然名列十二名城之一,也因为夹在五羊城与东平城之间,外围又有海靖省作为屏障,所以连兵都没有,结果蛇人兵锋所向,南安城几乎毫无抵抗就陷落了。

到现在,蛇人在南安经营也有数年之久,不知这座城池被它们改建成什么样了。在地军团停下来打尖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帐中,一边读着那部《皇舆周行记》,一边想着。就在这时,帐外响起了冯奇的声音:“楚将军,我们抓到几个奸细。”

我吓了一大跳,蛇人居然将奸细派到这里来了?我撩起帐帘,走到外面,一边道:“有几个?有没有逃掉的?”刚走到外面,只见冯奇他们押着的,并不是蛇人,却是几个衣衫褴褛的男子。这些人瘦得皮包骨头,面有菜色,身上也很脏。我诧道:“奸细指的是他们么?”

冯奇道:“是,将军,他们居然敢来偷取我军粮食,被曹将军抓到了十来个,我们想定然还有另外的,查了查,果然在这儿抓到他们两个。”

是被蛇人赶出南安城后,四处流狼的难民吧。我心中一酸,道:“快放开他们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