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回矫矫金蛇剑翩翩美少年(2/7)

那青衫少年走中舱,与龙德邻、袁承志见礼,自称姓温名青,因得知母亲病重,是以赶着回去探望,他见了龙德邻不以为意,一双秀目,却不住向袁承志打量,问:“听袁兄音,好似不是本地人?”袁承志:“小弟原籍广东,从小在陕西居住,江南还是生平第一次来。”温青问:“袁兄去浙江有何贵?”袁承志:“我是去探访一个朋友。”正说到这里,忽然两艘小船运橹如飞,从坐船两旁抢了过去。温青睛盯着小船,直望着两船转了一个弯,被前面的山崖挡住,这才不看。吃中饭时,龙德邻很是好客,邀请两人同吃。袁承志一餐要吃三人碗,鱼蔬菜都吃了不少,温青却只吃一碗,甚是秀气文雅。刚吃过饭,只听得声响动,又是两艘小船抢过船旁。一艘小船船站着一名大汉,望着大船狠狠的瞪了几。温青秀眉一竖,满脸怒。袁承志心奇怪:“他为甚么见了这两艘小船生气?”温青似乎察觉到了,微微一笑,脸登转柔和,接过船伙泡上来的一杯茶,啜了一,似嫌茶叶涩,皱了眉,把茶杯放在桌上。到了傍晚,船在一个市镇边停泊了。袁承志想上岸游览,龙德邻不肯离开货,邀温青时,他嘴一扁,神态轻蔑,说:“这荒野地方,有甚么可玩的?”似是讥他没见过世面。袁承志觉这少年骄气迫人,却也不以为忤。他见江南山温,景秀丽,与华山的雄奇险峻全然不同,一路上从不肯错过了游览的机缘,当下上岸四下闲逛,喝了几杯酒,买了几斤枇杷回船,想请龙德邻和温青吃时,见两人都已睡了,便也解衣就寝。睡到中夜,睡梦中忽

这一日来到一市镇,只见饥民大集,齐声唱,唱的是:“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教大家都悦。”一名军官带了十多名兵卒,大声吆喝:“你们唱这造反的歌儿,不怕杀吗?”挥动鞭,向众百姓打。众饥民叫:“闯王不来,大家都是饿死,我们正是要造反!”一拥而上,抓住了官兵,有的打,有的咬,登时将十多名官兵活活打死了。袁承志见了这等情景,心想:“无怪闯王声势日盛。百姓饥不得,也只好杀官造反了。”向一名饥民问:“这位大哥,可知闯王是在哪里,我想前去相投。”那饥民说:“听说闯王大军下在襄陵、闻喜一带,不久就要过来。我们大伙也正要去投军呢。”袁承志又问:“刚才听得大家唱的歌儿甚好,此外还有没有?”那饥民:“还有好多呢。那都是闯王下的李公所作。”于是又唱了几首,歌意都是劝人杀官造反,迎接闯王。袁承志沿途打听,在黄河边上遇到了小闯军。带兵的首领听说是来找闯王的,不敢怠慢,忙派人陪他到李自成军中。闯王听得是神剑仙猿穆人清的弟到来,虽在军务倥偬之际,仍然亲自接见。袁承志见他气度威猛,神和蔼,甚是敬佩。闯王说他师父去了江南,想是穆人清在言语中对自己这徒颇为奖许,是以闯王对他甚加重,言下颇有招揽之意。袁承志听得师父不在,登时忽忽不乐,再问起崔秋山,则是和穆人清同到江南苏杭一带筹措军饷去了。袁承志说要去寻师,禀明师父之后,再来效力。闯王也不勉,命制将军李岩接待,又送了五十两银作路费。袁承志谢过受了。那李岩虽是闯军中带兵的将官,但穿书生服,谈吐儒雅。原来他是前兵尚书李白之,本是举人,因赈济灾民,得罪了县官和富室,被诬陷狱。有一位女侠仰慕他为人,率领灾民攻破牢狱,救了他来。那女侠穿红衣,众人叫她为红娘。李岩实此,已非造反不可,便和红娘结成夫妇,投闯王军中,献议均田免赋,善待百姓。闯王言听计从,极为重用。闯军本为饥民、叛卒所聚,造反只不过为求一饱,原无大志,所到之,不免劫掠,因之人心不附,东西窜,时胜时败,始终难成气候。自得李岩归附,李自成整顿军纪,严禁滥杀,登时军势大振。李岩治军严整,又编了许多歌儿,令人教小儿传唱,四播。百姓正自饥不得,官府又来拷打粮,一听说“闯王来时不纳粮”,自是人人拥。因此闯军未到,有些城池已不攻自破。李岩对袁崇焕向来敬仰,听说袁督师的公到来,相待尽礼,接营中,请夫人红娘见。那红娘英风朗,豪迈不让须眉。三人言谈投机,当真是一见如故。袁承志除武功一门之外,见识甚浅。李岩和红娘跟他纵谈天下大势,袁承志当真茅顿开。在李岩营中留了三日,直至闯军要营北上,这才依依作别。袁承志初茅庐,对李岩的风仪为人,暗生模仿之心,过得潼关,便去买了一书生衣巾,学着也作书生打扮,径来江南寻访师父。江南地方富庶,虽然官吏一般的贪污民,但众百姓尚堪温饱,比之秦晋饥民的苦况,却是如在天堂了。这日来到赣东玉山,吃过饭后,到码去搭船东行,见江边停了一艘大船,相问之下,说是上饶一个富商包了到浙江金华去办货的,袁承志便求附载。船老大贪着多得几个船钱,和包船的富商龙德邻商量。龙德邻见他是个儒生,也就允了。船老大正要篙开航,忽然码上匆匆奔来一个少年,叫:“船老大,我有急事要去衢州,请你行个方便,多搭我一人。”袁承志听这人声音清脆悦耳,抬看时,不禁一呆,心想:“世上竟有如此貌少年?”这人十八九岁年纪,穿一件石青长衫,青巾上镶着块白玉,衣履雅,背负包裹,白腻,一张脸白里透红,俊秀异常。龙德邻也见这少年服饰华贵,人才众,心生好,命船老大放下板,把他接上船来。那青衫少年一踏上船,那船便微微一沉,袁承志心下暗奇,瞧他形瘦弱,不过百斤上下,但这船一沉之势,却似有两百多斤重压上一般,他背上包裹不大,怎会如此沉重?那少年上船之后,船就开了。

袁承志艺成下山,所闻所见,俱觉新奇,只见一路行来,见百姓人人衣服褴褛,饿得面黄饥瘦。行百余里后,见数十名百姓在山间挖掘树。他边有些师父留下的银两,却也无可买,只得施展武功,捕捉鸟兽为。又行数十里,只见倒毙的饥民不绝于途,甚凄恻。行了数日,将到山西境内,竟见饥民在煮了饿死的死尸来吃,他不敢多看,疾行而过。

金蛇郎君的天使然,喜在平易得峰回路转,使人。经此一晚苦思,不但通解了金蛇郎君的遗法,而对师父及木桑人所授诸般上乘武功,也有更一层会。他望着两页白笺,一堆灰烬,呆呆神,暗叹金蛇郎君工于心计,一至于斯,故意在秘笈中留下令人不解之,诱使得到秘笈之人刻意探索,终于找到藏宝地图。如果秘笈落庸人之手,不去钻研武功的微,那么多半也不会发现地图。他把两张纸笺仍然夹在两片封面之间,再去山金蛇剑来,练熟了剑法,才将金蛇剑还原。又过两日,袁承志收拾行装,与哑告别。他在山上住了十年,忽然离去,心下难过。大威与小乖颇通灵,拉住了吱吱叫,不放他走。袁承志更是难分难舍。哑带了两猩猩直送到山下,这才洒泪而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