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零五页(2/5)

“大家都知,商人赚钱。一般的商人能够有个百分之二十的回报已经是十分不错了,像那些大型的商会一般来说,全年的纯利一般都占据原有资产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刚刚被抄没的‘氏商会’更是达到了平均每年百分之七十的增长速度。”

我抱拳行了一礼,然后有成竹地:“陛下,臣认为各位大人所举荐的官员全都有不错的能力。可是臣却注意到诸位大人全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我的视线在众人脸上溜了一圈,然后:“其中除了抄没犯罪份的家财之外,绝大分来源于百姓增加的赋税。另外,臣曾经算过,若是除去这一分,景山二十九年比之景山元年的国库收少了近一千亿金币。”

好好地休息了一晚,我神奕奕地参加这一天的早朝。

“民间的商人自然无法和我们掌握了国家几乎所有资源的的财力相比,而且因为官府本的优势,只要稍微经营一下,所掌握的资产完全可以不断地钱生钱,不断地累积下去,而改善整个‘中山王国’的基础建设,提百姓的生活平,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需要通过从百姓上收取昂的税收来实现国库收的表面光彩!”

不等众人想明白其中的究竟,我继续:“再看去年的国库收,约五千四百三十多亿。相较于景山元年,除去税收方面的因素,国库收整整少了近两千亿金币。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中山王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居然比之建国之初还要不如,这简直不敢想像!”

今天朝议的内容就是确定尚书的人选。大殿上众人讨论了半天却是没有得到统一的意见,于是在潜意识中凡是听取我的意见的宣武王将目光转向了我,:“范卿,你认为如何?”

宣武王对我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更何况我说得很有理,他没有反驳的理由;其他的大臣,虽然彼此之间不知其他人现在已经全成为了我的手下,可是不怎样,我的话都要听的。于是在宣武王还没有作正式决定之前,一片片的叫好声从大殿中众人的中飘了来。其中尤以三名侍郎的话最为中肯,毕竟他们实际上就是的实际理人员,对的一些弊端自然有切会。

(景山元年,也就是“中山王国”开国之时,第一任国王在位二十九年。)

我从衣袖中拿一本帐簿,翻到某一页读到:“景山元年,国库收五千六百三十九亿金币;到了景山二十九年,国库收上升到了七千两百九十七亿金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国库收增加了,可是陛下和各位大人知这增加的钱财来自哪儿吗?”

“其中的原因微臣不想多说,因为在这方面陛下以及诸位大人已经在积极改善。可是那最为关键的一,并没有展现来。那就是缺乏经营的手段。”

“经营钱财?”宣武王和众大臣脸上同时疑惑的神,前者更是不由自主地问了来。

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我微微一笑:“当然诸位大人认为尚书必须备廉洁的品德,可是就臣所知,作为尚书廉洁固然是需要的一个品德,更是最重要的还是能力!不仅仅是理钱财的能力,更是经营钱财的能力!”

一切的一切,最终就从定立尚书变成了整个的大改革。而理所当然地,提这一话题的我在众位大臣的共同推举之下,在宣武王的首肯之下就

说到这里,我停了下来,看到众人脸上若有所思的神,知我的话起到了作用,打铁趁:“现在的情况很明显,缺少一妥善地运用手中资源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尚书的问题,更是机构庞大的的问题。陛下,臣认为的改革势必要行了,否则不但无法带给我们的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更无法提供大量的钱财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大陆混战。”

“不错,经营。”我侃侃而谈:“臣观历年尚书大人所作所为,包括已故的肃亲王主持时候的行为,发现除了依靠现在已有的产业和钱财来源渠之外,并不曾有人想到在原有的基础上行扩大。”

“臣就想国库收为什么会减少呢?要知我‘中山王国’经过二十九年的发展,可以说各方面稳定下来,甚至于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各项资源都多了不少,可是为什么反而减少了?甚至需要通过提百姓赋税这涸泽而渔的方法来维持表面上的国库收的增加?”

大量的经验。而就在昨天,沙迦告诉我的经验差不多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