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生也是如此
清风楼,陈易专用的那个雅间内,今天一改往日清清静静的样子,挤了不少人,陈易当然也在其中,他在此招待一些新近结jiao、或者结jiao不是很久的人。
这些大bu都是陈易所知dao的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有狄仁杰、张柬之、骆宾王、杨炯、王勮、李峤,狄仁杰和张柬之的大名陈易不需要太多回忆就耳熟能详,他们两人在原来的历史上成就不同一般,是非常著名的政治人wu。不过这两个人现在还未chu名,只是中了科举后任小官而已,陈易当然不会放过这两个人,要招揽有才之人,趁他们位卑之时是最好的时机,他想了好多办法,通过一些手段,并借武则天的名将,将他们招入自己的门下,给他们在长安谋了个差事。
狄仁杰现在任大理寺丞,从六品上的职,张柬之在御史台任侍御史,从六品下的职,这都是陈易所荐之故,他是依据这两人在历史上各自擅长之dao给他们安排官职的。
当然他只是以此建议,juti的任命还是要武则天点tou同意。
骆宾王、杨炯与王bo并列唐初四大家,才学自然不会差,原来的历史上,骆宾王更是因为参与了李敬业的反武叛luan,写了那篇著名的讨武檄文而闻名天下,只不过现在这两个人也只是任小官小吏,陈易在武则天面前一鼓动,说这两个人才气非常不错,武则天ma上答应陈易所荐,让他们到京中任职。
不过他们与狄仁杰、张柬之一样,都是从低级官吏当起,骆宾王任监察御史,正八品的职,杨炯在长安县衙任主薄。
王勮是王bo的哥哥,才气非常不错,王bo兄弟五个,在历史上最有名声的就是王bo及他的哥哥王勮及弟弟王助,这一点陈易略有耳闻,在向武则天举荐王bo的同时,也将王勮向武则天推荐了,最后王勮得以在工bu任职。李峤也是武唐时候著名的诗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hua,过江千尺当,入竹万竿斜”这首诗陈易在后世念书时候曾读到过,也记住了李峤这个名,并且在某一次与同僚的聚会中,偶尔知dao这个人,并得以结jiao,gan觉此人心xing不错,就将他招揽了。李峤在御史台任侍御史。
今日王bo当然也是来凑热闹了,这zhong场合怎么能少了他这样喜huan热闹的人wu。
陈易当然不敢说自己是个识才之人,他只不过是凭着他对原来历史的一点点熟悉,大概知dao这些历史名人的事迹,并借着记忆从现实中将他们挖掘chu来,向武则天举荐,并得武则天认可后,这些人才被授以官职的。一般情况下,古代人都讲究知恩图报的,陈易相信这一点。他们shen上也被打了上陈易的烙印,在其他朝中大臣的gan觉中,这些人就是陈易的亲信,以后一定会得到陈易特别栽培的。
狄仁杰、张柬之、骆宾王、杨炯、王勮、李峤等人,愿意听从陈易的安排,也是因为陈易现在所担任的官职甚高,且这些年名声又非常响亮,无论是诗赋上的才学,还是在朝事上的成就,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的。陈易有这般名声,许多士子慕名来访,得他招揽的这些人更是欣喜若狂。
谁不期望有施展自己才华,报效朝廷,获取名声的机会啊?
到陈易府上来拜访,想得他推荐的人不在少数,张柬之就是其中一个,只不过他是最幸运的人儿,陈易可是没耐心与上门拜访或者投行卷的人一个个好好聊,他只对那些历史名人gan兴趣,他自觉不是伯乐级的人,没办法发现原来历史中没有chu现过的厉害人wu。这些人是第一次被陈易一起召集到清风楼来,以往陈易当然曾将他们叫chu来,聚宴或者赏舞饮酒,不过那都是在酒楼或者青楼院内,且是其中的少数几个,在清风楼这个相对高雅的地方聚了这么多人的时候却是没有。
时节已经是仲秋了,早过了新茶的采摘期,许多地方已经没有新茶可购了,不过清风楼这里所供都是保存ting好的当年新茶。清风楼因为陈易之故,存茶之dao都是独特的,加之泡茶之术也是和时下liu行的方式大为不同,不煮,不加辅料,单以热水泡茶。
这简单的泡制之功让清风楼的名声顿然雀起,可以说开创了新的茶dao。而这zhong简单的泡茶方式很快liu行开来,成为饮茶的高雅之dao。只不过一般人家还是极难得到品味上乘的茶叶,即使得到了,也不知dao如何保存,时间一久就变味了,特别是盛夏的酷暑及严冬的寒冷后。因此许多人想喝一杯正宗的“茶”就pi颠颠跑到清风楼来,只不过清风楼的茶水ting贵,一般人是不太好承受的,wu以稀为贵么,更不要说常年累月来,像狄仁杰、张柬之、骆宾王、杨炯、王勮、李峤这些低级官吏,俸禄有限,更是不能时常来了,即使偶尔来,也喝不起最贵的ding级茶水。今日陈易招待他们的,全是ding级的龙井茶叶,茶上来后,雅间内满是茶叶的清香,ma上得了一众文人们低声的称颂,无不细品起来。
细品后,称dao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