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十七章 新火
(新的一卷开始了,jing1彩情节到来,求推荐票,求三江票,求全力支持啊!)
-
自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又叫冷烟节。
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火又往往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古人便相信有火神的存在。于是在寒食这一天,他们会熄灭家中所有的火,给火神爷爷放个假,翌日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并举行一系列祭祀活动。
这显然是个东方式的仪式,本不该有和尚们什么事儿。但这个在本土都快要完dan的宗教,能于中原开枝散叶,成为天下第一大教,自然shen谙入乡随俗的权变之dao。所以这天早晨起,便由寺里的沙弥们,抬着一个ju大的酥油灯盆,走街串巷、挨家挨hu的送新火。
当然,在毕恭毕敬接下新火的同时,居民们也会封一包厚实的人事,不仅是对和尚们送新火的gan谢,更是对他们风雨无阻,准时预报天气的酬劳。
和尚们自然是宝相庄严的,施主给多给少,都不会当面说什么。但若是得到的人事不符合预期,待次日报时到这附近,难免突然嗓子发yang,han糊不清,教人听不明白。转到下一条街时,却又恢复如常,用洪亮的佛音唤醒街坊。
更神奇的是,本应一心向佛,不问红尘的沙弥们,却对全县的贫富分布了若指掌,尤其是哪家会给个厚厚的红包,他们都一清二楚,可谓佛法无边,明察秋毫呐!
从前大街一直串到文兴街,只见文兴街上当tou一家,有着高高的粉墙黛瓦,漆黑大门,左右的石门墩上还刻着书箱…一家之门hu,最能显示其主人的文化品位和生活习xing。当官的要在门口筑几级台阶,以示高高在上;经商的要在门口设一高高的门槛,以防fei水外liu;而在门口石门墩上刻书箱的,则表示此乃书香门第。
但这hu没有门阶,说明家中没有zuo官的。
an说看到这样的人家,沙弥们都会大皱眉tou,你推我让的不愿上前…读书人穷酸穷酸的,chu手忒小气,还要酸溜溜的扯文,扯得和尚们dan疼。
然而看和尚们一脸的兴奋,就知dao这家是个例外。
~~~~~~~~~~~
这家大门前,一个四十多岁、穿着蓝se襦裙的微胖妇人,正将一只穿在柳条上的飞燕状枣糕,往门楣上cha。
一个小脸粉粉nennen,touding梳一对‘鹁角儿’的七八岁男孩,正忽闪着一双灵动的大yan睛,仰tou看那妇人的动作。只见他shen上内里为绣纹的白绸长衫,外衣是无袖的蓝绸坎肩,坎肩有长长的后裾。下shen蓝绸的长ku,扎进缎面的ruan底布鞋里,就像从观音shen边走下来的善财童子,与那妇人似乎是主仆。
“娘娘,这wu件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声音清脆dao。
“六郎,这叫‘只tui燕’。”
“只tui燕,那是什么意思?”小男孩瞪大问dao。
“放着一家子秀才不问,却偏偏难为我这个不识字的老婆子。”妇人慈祥大笑起来:“不过我还真知dao,据说原来有个叫‘这只tui’的大臣,曾经在皇帝落难时,割tui为他充饥。结果那皇帝老儿翻shen后,给所有功臣都封了官,却把这只tui给忘了。这只tui一气之下,就背着他老娘藏到山里。后来皇帝想起这只tui来,就放火烧山,想把他bi1chu来,谁知dao竟把这只tui和他老娘烧死了。”说着叹口气dao:“唉,真惨呐,皇帝心里不安生,就每年在这只tui的吉日,就zuo个小燕子cha门上…”
“cha门上干啥?”小男孩问dao。
“许是为了避邪吧。”妇人一脸严肃dao:“你想啊,不光不赏人家,还把人家娘俩烧成灰,这只tui心里得多大仇啊,能不趁着还魂的日子,回来找他么。”
“兀那张大婶,你别信口雌黄,误导了小檀越。”沙弥们终于听不下去,chu声纠正dao:“什么这只tui,那只tui,人家叫…”
“叫介子推!”那小孩儿却气愤的瞪着他们dao:“‘子推不言禄’的掌故还用你们教!”其实他一听张大婶讲那故事,就明白所谓的‘这只tui’,是chun秋时的‘介子推’,但他从小没娘,十分享受这zhong听故事的gan觉,所以听得很入神。
“你这,你这小檀越…”沙弥们郁闷了:“既然知dao,还听得津津有味。”
“我就爱听娘娘讲故事,你们guan得着么!”小孩儿撇撇嘴dao:“来要钱是吧,你们运气真不错,我二哥不在家。”
“唉…”沙弥们登时垂tou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