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七十三章 千万不要得罪读书人
(加油,投票票啊!)
-
眉山苏家,据说是唐朝时眉州刺史苏味dao之后,但当时只有士族才有族谱…程家为什么称‘江卿’,就是因为人家有家谱…苏家没有族谱,所以没有实据。就这么一直稀里糊涂到了苏洵这一辈,他的哥哥苏涣中进士了,整个苏氏都与有荣焉,后来老爷子苏序去世,下葬立碑时,便有人提议,咱们也整本族谱吧。
这个光荣而艰ju的任务,就落在公认全族学问第二的苏洵shen上,他经过多年不懈考证,终于把苏家从苏味dao到苏序的九代源liu整明白,让眉山三百多hu姓苏的,一下找到了祖宗…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本族谱,却可以使ju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人,凝聚而成为宗族。果不其然,自从看到这本族谱,苏氏族人便生chu血脉相连的gan觉。他们一致决定,将其刻在碑上,立在祖坟旁,以供子孙瞻仰拜祭。
为了保护族谱不受风霜侵袭,苏氏族人还凑钱,建了一座族谱亭。至于刻碑的差事,便又jiao给尤擅此dao的苏洵。今天,乃是族谱立碑的日子,全族男丁近千人,都聚集到祖坟,以庆祝这一盛事。
陈恪和宋端平,也作为嘉宾,被苏洵请来观礼,两人自然提不起兴趣,只是chu于礼貌,才肃然站在亭边,看满yan的苏家人,在那里被司仪指挥着干这干那。
宋端平两yan发直,声如蚊鸣dao:“你说苏老伯叫我们来干啥?”
陈恪摇摇tou,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tou。
“我gan觉,他所图非浅。”宋端平小声dao:“来路上,你看他整个人,那就是要拼命的架势。”
“嗯。”陈恪点点tou,他也觉着,苏洵八成要放大招了。
两人正说着话,见苏洵站在了碑亭前,便都住了嘴。
只见苏老泉今天穿一shen蓝黑se的祭服,目光shen沉的扫过众人,声音震耳dao:“我苏氏自远祖迁至眉山已累十世,仅眉山一地,苏姓者便不下千人,然关系亲近的不超过百人,每逢年节亦不能一起huan乐相聚。关系稍远的,更至于不相互走动,这样就没有办法向乡里表明我们是一族人,我等也就时常被豪族欺负。因此不肖受族老所托,作此《苏氏族谱》,在高祖坟茔的西南立亭,并且刻石纪念。”
“我之所以不辞辛苦的整理族谱,是为了告诉全族人,血nong1于水,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希望凡是在现场的人,从今以后,家里老人去世了,大家都去chu丧;家里有人结婚了,大家都去参加婚礼;若祖宗有鳏寡孤独,那么族中富人就要收养扶住。如果哪个族人遇到欺辱,大家都要鼎力支持!如果有人不这样zuo,族人一起来唾弃他!”
苏洵的这段开场白讲得确实够shen情重义,听得族人yan泪哗哗的、连陈恪也以为,自己是来观看,宗族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在这之前,人们并没有宗族观念,都是以小家ting为单位生活,但看苏洵这架势,似乎正是后世大宗族时代的滥觞。
但当他听到‘如果哪个族人遇到欺辱、大家都要鼎力支持’时,表情不禁有些怪异,这苏老泉,不会吧…
果然,铺垫完成,苏洵的真实目的暴louchu来。他话锋即转:“为什么要qiang调这个,因为乡里的风俗已经败坏了。犹记我小时候,乡人们尤知dao弃恶扬善,见到有行不义者,大家都会一起唾弃他,让他无法立足。可现在呢?却将那些不义之举视为寻常,与那些不义之徒相安无事。这一切,都是从乡中某人开始的!”
众族人顿时面面相觑,苏老泉这是要骂谁啊?
只听苏洵的声调陡然升高,厉声:“这人家,是乡里号称‘江卿’的望族。也正因为此,他对乡里的风气败坏极大,远超等闲!”
“自此人逐其兄之遗孤子不恤,而乡里骨rou之恩薄!”
“自此人夺其先人之赀田而欺其诸孤子,而乡里孝悌之行缺!”
“自此人之为其诸孤子之所告诉,而乡里礼义之节废!”
“自此人以其子妾加其妻也,而乡里嫡庶之别混!”
“自此人笃于声se而父子杂chu1不严也,而闺门之政luan!”
“自此人之渎财无厌,惟富者之为贤也,而廉耻之路sai!”
陈恪、宋端平、苏轼兄弟、以及在场所有的苏氏族人,下ba全都惊到地上。傻子都能听chu,他是骂得谁,还骂得如此狗血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