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4章讨封(2/2)

陆七微笑:“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等一统天下了,内廷或许会成了内阁,置九卿相主事,不过中府使依旧会是内阁之首。”

“陛下既然取了河西北,臣也认为应该回去,不过臣建议陛下不要以犯险,只需经营了河西静候时机,依老臣猜度,陛下的下一步应该是取了剑阁以西的汉国,而使得晋国疆域能够与陇右十五州相通。”荣国公说

“我见过周皇帝,那是一位明君,只是他倚重的军臣多是智慧人。”陆七评价

“陛下说的是事实,不过晋国上下凡是知陛下秘的,几乎都会为了自利益而守如瓶,或者误导掩饰,而因为晋国的文官系,大分是萧氏举荐形成的,所以萧氏不叛,外来势力很难打晋国官场刺探机密,陛下之所以能够瞒天过海,事实上就是因为晋国官场很纯粹,周国和以前的魏国探,都无法在短期内混晋国的官员系,只能凭了听途说去回报。”荣国公说

荣国公摇:“陛下,世家的制衡是必须的,但若想国家大而又稳定,最好的方法就是公平取士,广招天门生,就能够渐渐取代了世家对朝廷的影响。”

“老国公的意思,是劝我不要让了萧氏一家独大。”陆七温和

陆七,又微笑:“老国公为何不建议我起兵一统天下?”

荣国公微怔,:“老臣不知的,但陛下据有了河西,而河西是陇右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可夺取河湟和陇西,远可逐鹿中原,陛下既然在河西拥兵二十万,其中又有四万西凉铁骑,那只要兵,拿下河湟与陇西是轻易之事。”

陆七:“我还需要回去了周国。”

“老国公知我据有了河湟和陇西?”陆七微讶

陆七听了默然,过了一会儿,荣国公又:“陛下能够奉天承运,本的能力是主因,但臣认为,也是得了鹬相争渔翁得利的人和,就说以前的唐国,几大世家占据了很大的权势,但却无一能够动摇了唐国的统治,原因就是世家之间互相制衡,唐国皇帝的睛也是时刻盯着世家。”

“老臣认为,周皇帝若是明君,他就不应该犯了以前数朝发生过的恶事,周国本就是武将造反立国,而周皇帝偏偏自大的纵容军臣坐大,老臣认为,并非勤政民就是明君,周皇帝取江淮之后,最应该的就是休养生息,加文官的地位,让文官执掌一些军职,可周皇帝却是急切想去覆灭了燕国,燕国兵将骁勇,多骑兵,比当年唐国之军的战力悍了数倍不止,后果可想而知。”荣国公没有苟同的据理驳说。

陆七:“是那个理,不过我知,任何的秘密,都会有了被揭秘之时。”

陆七微笑,随即温和:“其实我知,晋国能够政通人和,是中府使的功劳,我所的,是取天下,中府使的,是治天下。”

“老臣认为,速而不达,而只想用刀兵一统天下的雄主,后果九成会败,古时的西楚霸王,今时的周国皇帝,都过于依赖军队解决一切,缺少纵横家的怀柔手段。”荣国公回答

“老臣明白了。”荣国公起礼说

“话是那么说,但真正有才能的读书人,多数都会是世家,普通人家,想读书的都难。”陆七微笑回应。

听说晋国皇帝跑去了周国,第一个念会觉得是无稽之谈,而且也会认为晋国皇帝若是不在国内,那岂不是会被别人篡夺了权柄。”荣国公回答

“陛下这话偏颇了,不说江南的大比比皆是,就是陛下多立书院的举措,已然能够让了人才辈。”荣国公驳说

荣国公神情微僵,迟疑一下,:“陛下,后政,日后会造成争储纷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