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九十章抵达锡兰(2/2)

他更胜一筹。所以虞允文便留在淡主持大局,而赵抗前往锡兰听取郑南臣等将领的汇报,并直接和大商人的代表行谈判。另外,虞允文威望不够,未必就能理好前线军官之间的矛盾,也是重要原因。

赵抗亲临锡兰岛,自然是非同小可,团以上的将领全来到港迎接。当地人倒是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当初如狼似虎的猛将们,居然会对一个少年俯首贴耳、唯命是从。赵抗下船后并没有立即发布命令,而是先耐心听完了众将关于此次战役的汇报。毕竟虽然看过信件了解了大概的情况,但受篇幅所限,还是有很多情况他并不是很清楚。

足足了一整天时间,赵抗才将此战役的情况、现在锡兰岛的局势以及此次谈判中大人开的条件全搞清楚。首先他对郑南臣和其他有功将士行了表彰,这次因风暴而造成的大损失,不是他们的过错。真要追究的话,也应该先追究赵抗和虞允文这两个决策者的责任才对。而在遇到风暴时,郑南臣的正确决断保证了战役的胜利,也避免了全军覆没的下场,可谓居功至伟。而他以武将之能暂时维持锡兰原有制度不变,但又起用分低姓与“贱民”以迅速熟悉当地情况,迅速稳定住了锡兰的局势,更是难得。即使是他与大人展开的谈判,赵抗在原则上也是支持的。

在赵抗看来,如果改不了对胡人的歧视偏见,那么就不要再资助扶持那些胡人,他们人上不去就构不成多大威胁;如果资助扶持他们,那么就要将他们视为自己人来看待,毕竟汉人的文明程度得多,同化他们其实是不难的。不过赵抗也知,在越大的范围内来说,要杜绝歧视和偏见就越难,所以到目前为止,赵抗选择的还是前一方法。而在军队中,由于范围小得多,而且又有一起战斗、死的情谊,要杜绝歧视和偏见还是相对容易的,赵抗并不想放弃胡人的战力,所以选择了第二方法。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以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第二方法积累经验。毕竟就个人情而言,赵抗在骨里并不是一个残忍的人。

幸运的是,这次赵抗的行程上倒是一帆风顺,令他不由叹是不是郑南臣他们把坏运气用光了

既然混编,那民族间的歧视和隔阂就一定要避免,不然肯定会大问题的。当年五胡华的人间惨剧,汉人自己也有责任,一方面供给胡人大量的粮使得他们人激增,另外又在骨里瞧不起那些胡人,甚至还偷偷地将一些胡人壮贩作隶,加了他们的不满,这不等于是自己找死吗?

于是,赵抗在严厉训斥了那些打小报告的行为之后,对郑南臣大加赞赏。由于郑南臣这次获得的大功勋,他一下就变成了世袭三等男爵,成为赵国第一个获得世袭爵位的人,令众将羡慕不已。当然,其他众将也得到了应有的封赏,除了功勋和军阶之外,由于大量将领死于风暴之中,所以对幸存的人来说,军职上的提升更是夸张,原来因红而产生的不快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同时,由于风暴中的损失太大,很多军队的编制都已经不在或严重缺额,赵抗便将其重新行了整编,而那几千南洋土著士兵不再单独编队,而是第一次和汉兵混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