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七十七章宣传队(2/2)

“大王您制定的律法,怎么自己却忘记了呢?我们赵国可是禁止境的,这来是容易,但只要上了这条贼呃,微臣是说,只要成了我们赵国的臣民,想回来都不可能了。就算有少数偷渡回本土的,我们也大可以给他们安些罪名,要朝廷帮助我们缉捕,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大王您觉得怎么样?”那个负责人显然早有心得。

其实宋代虽然民风较汉唐时文弱一些,但民间习武之风还是很盛行的,这一看宋江起义时就明白了。只是宋朝皇帝担心百姓造反,所以对很多兵与武功行了限制,比如朴刀就是一例,在长刀中它显得短小灵活,而且价格低廉,用于小规模的械斗很不错。但是一旦用于大规模的战阵,就显得不堪一击,而民间传的武艺要么华而不实,要么就是只适用于一对一。所以宋朝民众就算起义,在正规军面前也显得很无力。这也正是抗金义军蜂起,但无一能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与两汉末年的情形完全不能比。

但是,这些义勇军战士毕竟有些武艺的底,只要矫正一下,就能备不弱的战斗力,这可比重开始训练快多了。只是这样在南宋境内大肆招人,不满的人可为数不少

“想不到你们是这么理的也好,反正国内是度自治的,如果是确有不满可以内迁徙,而只是不习惯的话,就让他们暂时忍耐一下好了。”赵抗可不是什么善人,恻隐之心也只是一闪而过。

军队中这些问题倒是不存在,但宋朝的军队大多是用来安置囚犯和解决市民失业问题的,基本都是抱着混军饷糊的想法,又能有多的素质与战意?而“以文制武”的法,则一步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这“以文制武”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那个军事的文官必须对战争和军队有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行,而宋朝士大夫阶层中普遍鄙视军人,又哪儿去找这样文武双全的才呢?再加上徽宗时朝政腐败,徽宗赵佶更是少有的纯粹凭理国家的“极品”皇帝,宋朝不亡已经是大幸了

赵抗最关心的自然还是义勇军的征募情况,目前看来很令人惊喜,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在宣传队员们的巧如簧下,数万壮已经征募完毕,并开赴前线。而此时北伐军因觉兵力单薄,无力死守徐州,便在虞允文以疑兵之计稳住金军后,全军撤海州城。海州城可以利用海军协防,至少防御上要轻松得多了。这样一来,义勇军与北伐军会合也显得安全多了,如果还是在徐州的话,金军新调来的骑兵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大可以迂回到后方灭杀这些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

移民数量大增,照这个速度来看,哪怕不再通过战争掳掠等方式增加人,赵国用不了十年就能成为超过千万人的大国了。毫无疑问,这些移民的涌,可以大大增赵国的国力,不过赵抗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召来那个负责人问“这些移民抵达我国后,肯定会发现赵国与你们所叙述的情况大不相同,只要有几个人回本土一说,你们的宣传不就白了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