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级一级往上走,圣上便知晓了。圣上龙心大悦,这悬而未决的承侯位便得的五千亩良田的赏赐就下来了。
众人不住点头,可不是么!大家会聚到此处,可不就是冲着侯府苞谷亩产两石的种植法来的么!不少人心中满满的都是对侯府小姐、少爷的感激之情。当然,哪里都少不得怀有别样心思的人在。但在这当下,有别样心思的人自然不敢让人看出来。
他见成功引来了周围人的注意力,心下暗自得意,并大声为好奇者们解惑:大家且听黄某细细道来。咳…忠武将军追封为侯的当下,朝廷并未赏下侯爷应得赏的五千亩良田,只赏了侯府少爷的那五千亩。只因忠武侯已仙逝,侯位又是后追封的,这五千亩良田赏还是不赏,因朝中没有此等先例,便悬在那里了。据闻,今年正月中旬之时,侯府少爷拜见了于县辅,言明愿在耕种之时请父老乡亲前来观看侯府的苞谷是如何种植的。两石,亩产两石呐!黄某走过不少地方,何曾见过亩产两石的苞谷!可侯府的苞谷去年的确种出了亩产两石的数。
那名身穿旧绸长袍、头戴旧书生帽的中年男子偷觑了古元宝一眼。他见古元宝脸色无异,并没有不高兴的样子,心下大安。于是,他立刻挺直腰板,摸着下巴上稀疏的胡子,咳嗽一声。
古元宝就站在这些人斜后方不足六米远的地方。此刻,他正在差遣手底下的人做事。这些人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他听的分明,却没有过来阻止的意思。
一个庄稼汉子代表提问:照你这么说,侯爷至少得五千亩良田的赏赐,忠武侯府怎么才得了一千亩?而且还是今春才得的?
有那消息灵通的,不住点头,附和说就是这样。有那不明就里的,听了此话很是困惑。
一名身穿旧绸长袍、头戴旧书生帽的中年男子摸了摸自己稀疏的胡子,以看白痴的目光看着出言者,说道:不知情就不要乱说话。先前的五千亩良田,是侯府小少爷将冬麦种植术呈给了朝廷后,圣上特意赏给侯府小少爷以示嘉奖的。不仅如此,圣上言仙逝的忠武将军生了个好儿子,便追封了忠武将军为忠武侯。数百年来,整个德县只出了这么一位将军,也只出了这么一位侯爷!
围在周围听的众人一脸恍然状。其中一人感慨:忠武侯虽已仙逝,但子女却是争气的。小小年纪,不仅先前得了“侯”应得的五千亩的良田,如今又得了这一千亩良田的赏赐,不简单啊!
知情人士便道:侯府,侯府,这“侯”字怎是白叫的!这增加的一千亩良田是朝廷的赏赐。按大安律令,拥有侯爵者可得朝廷赏赐良田五千亩,这是底数。除了这作为底数的五千亩的良田,根据“侯”对朝廷的功绩再另行行赏,至于这另行赏赐的多寡,自是由圣上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