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十章盐政细节(2/2)

其实钟卫不知,在野的儒生不甘寂寞,经常对朝政国策发表议论。一则养声望,二则聚人气,拉帮结伙。最格的事情,据说是崇祯皇帝后期“复社”把周延儒重新运作上了首辅位置,然后提供清单,让他排除朝廷上不同政见者。由此,民间有一说法,崇祯朝有两个皇帝,一个在紫禁城,一个在东南。

不过,对于政策,军情的保密,还是必须要说的,于是,他对崇祯皇帝:“陛下,臣也认为,温阁老说的有理。这里有一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政策,军情等类似非常重要的消息,需要注意保密。”

仁对于朝堂上还在议论的事情,就被抄到邸报上传遍天下,甚至是各地军情汇报,也在第一时间传抄天下很是不满。借着这次机会,温仁提了保密的问题。

卫倒是第一次听说古代朝廷上讨论的大事,会被随时报去。这大明也太先了吧!

损严重,引发不满。因此,臣的意思是此盐政革新还需保密。等正式实施之后,再一举公布,不能先抄到邸报上去。”

但现在大明朝,识字的才多少比例。那些在野的人代表的是很小的一分人,或者脆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而胡抨击朝政。变成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

崇祯皇帝心知自己的臣中,对于银弹攻击,没有几个是有节cāo的。于是,他说:“好,钟师傅,这,朕知了。此事需先保密。另外,朕下次和六尚书,诸位内阁辅臣商量个保密章程来,把各类事情行保密等级分类,钟师傅,你看这样是否妥当?”

仁看着自己的提议得到通过,也很是兴,结果比自己想得还要好,真多亏了钟卫的推动。

但不能否认说这是后世政党的一个萌芽,钟卫从温仁的话开始思维发散,想得有多,决定回去好好梳理下,看怎么引导会比较好。

这话是夸张了,但不能否认情报的重要

“陛下,举个例来说,我要是建虏,只需派几个细作在京师,或者在大明境内都可以,看看邸报,就知大明的朝廷动向以及各地军情。很容易就到了知己知彼。前方将士如何打的赢建虏呢?”

现在见这个事情议论完了,温仁就又对崇祯皇帝说:“陛下,臣对于盐政革新之策,还有一事要说。”

有此大的消息需求,现了不少贩卖消息的人,比的是速度。又加上文官集团和在野的儒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来二去,崇祯皇帝还没知的消息,就有可能被经手的官吏给去了。

“还有,哪些大盐商有的是钱,要听到了现在在讨论的盐政革新细节,知对他们不利,会不会钱收买朝臣来影响这个政策,或修改,或反对。这个情况有可能会发生么?”

没有一个笨人,朝堂上的人,都能举一而反三。钟卫当然没有意见了。

卫大吃一惊,这,有脑的人都不会这么吧。有些属于国家机密,怎么能传遍天下呢。

于是,钟卫问温仁怎么回事。温仁就把他的不满都说了来。

崇祯皇帝开始凝神听钟卫的发言。

东林党人那句有名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是没有背景的。但这些人往往没有从政经验或者实践经验,只会说说,还不用背责任,所以把舆论搅的一塌糊涂,影响了朝堂上的官员,甚至有一分只会夸夸其谈的人通过这积累起来的声望得以朝当官,又把这坏习惯带了朝堂。最终落得满朝文武,能实事的人没有几个。

卫觉得这情况放在后世成熟的迷n zhǔ社会,有各自政党纲领需求,代表一个阶级,一个地区的话,是个好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