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若是商人夹带铜钱海呢,此消彼长,恐怕就会抵消了这一条利于商贾的政令了吧?”蔡京早就听说了增设市舶司的建议,但却没想到会是
俅手笔,心下暗赞之余也不忘当
浇一盆凉
。“再说,市舶司位卑权重,若是不能严格监察,有心人一定会钻空
。”
“但民间却是一片破败,无数商人破产,无数农人苦不堪言!”俅冷不丁地
话
,容
也渐渐严肃了起来“新法确实是良法,这一
毋庸置疑,但是,新法却造就了一群胥吏,一群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方官员。”他见蔡京对自己的态度颇有些意外,不由苦笑一声
“圣上之所以改元建中靖国,正是希望能够纳政中平,给民众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再者,治大国如烹小鲜,倘若一味下猛药,急功近利,难保不会造成灾难
的后果。”
“原来那个条陈竟是元长兄你上地?”他故意装了十足十地惊愕之
,霍地站了起来,用一
形同质问的
吻
“元长兄难
就没有想过这样
的灾难
后果么?历来每朝每代,但凡最兴盛地时候无不是藏富于民,最衰败的时候则是横征暴敛,若是
照元长兄的建议,则朝廷国库富则富矣,百姓则必定难求温饱!要知
,那一日我费尽
方才劝止了圣上!”
“想不到伯章老弟完全秉承了令师寒暑论的那一。”蔡京这才回
落座,心中把
俅归到了守旧的那一边,但着实有些疑惑不解,要知
,作为年轻人总免不了有些激
,为何此人却恰恰相反?作为蔡京自己而言,他从始至终都
于新党阵营中,绝不会轻易舍弃自己的政见,因为那才是他得以在朝廷立足的
本,况且,一旦放弃而归
旧党,则当初地既得利益也要全
放弃,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伯章老弟,你以为朝廷想要背上聚敛的名声么,那都是不得已之计,若是可以,我又怎么会甘冒骂名而上如此奏折?”蔡京离座而起,背着手在厅中踱了几步,慨万千地说
“昔日王介甫相公负天下大名三十年,一朝
朝堂,上至神宗皇帝和众多朝臣,下至黎民百姓,无数人都翘首盼望着他能力挽狂澜,还所有人一个清明大宋,结果如何?”
俅心下不禁骇然,蔡京问得如此直截了当,显然已经从
中得到了自己那一次奏对的消息。准确地来说,蔡氏兄弟自哲宗赵煦驾崩之后就失势了,如今仍然能够从
中探听到这样的消息,其神通广大实在令人咋
。
一瞬间,整个大厅中都充斥着蔡京有如狂风骤雨般的声音。“介甫相公确实着手去了,可是,那些新政不仅在朝堂上屡屡被人攻击,在民间也不得好评,须知世上之事永远没有连全其
的,要取得成果,便必定付
代价!元佑那些大臣看到的只有新政地弊
,他们何尝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过新政之利?那个时候,朝廷国库和地方官库无不是钱粮充实…”
要是有就不用那么痛了!
俅心中暗暗腹谤
,但嘴里却举重若轻地说:“我已经建议圣上将明州、杭州市舶司分离
两淅路转运司,另外更
一步鼓励北地商人从密州胶西县
海,一旦这两条航路能够兴盛,不仅
品和钱粮
通更加顺畅,番商也可以更容易地停泊,光是这一项上的税收,每年估计就在百万贯左右。”
见俅一幅义愤填膺的模样,蔡京反而觉得心中轻松了下来。为国为民?为官者若是只知
为国为民,迟早有一天必定是粉
碎骨却不自知,看来自己是
看这个一步登天的家伙了!等到
俅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
,他方才长长叹了一
气。
“虽说治国需要仁心,但若是一味求仁便无法驭下。天下百姓过惯了太平日,他们都不喜
变化,宁可穷困一生也不愿意冒险变革,有时想起来实在令人嗟叹。”仿佛不经意地说了这句话之后,蔡京便又笑着问
“我那
奏疏也只是权益之计,伯章老弟既然提
了反对,不知是否还有更好地解决国库问题的办法?”
“元长兄的忧虑不无理,关于钱禁之事,由于屡禁不绝,所以此次不会在完全禁绝上下文章。”
俅并不打算现在就对蔡京
底,因此只是微微一笑
“至于市舶司,我已经向圣上建议,在
之外另设一个
门
行监察。另外,在如今市舶司只有两淅路的杭州、明州司,福建路的泉州,广南路的广州,京东西路的胶西这四路市舶司之外,圣上有意再多设立几个市舶司,大致情况就是如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