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九章辽使告哀(2/2)

“严大人…”

“唔,也罢,伯章,这些事情你就和严均两个人商议吧。他虽然在枢密院资历仍浅,但朕已经和蒋之奇打过招呼,只要能够调阅的档案都能够拿来。”赵佶郑重其事地,突然又苦笑“辽国和西夏固然是日薄西山,其实我大宋何尝不是积弊已?百废待兴,百废待兴又何尝是易事…”

不等俅答话,陈次升便笑:“宗汝霖当初应试士时的那份卷,我辈台谏无人不知。虽然他因为说了直言而只得同士,但确实显现了一个诤臣的风范,这样地人正是御史台中需要的。学士能够推荐这样的人,足可见一片公心。”

听到这句话,陈和陈次升相视一笑,同时:“若是朝中都是学士这样的官员,则天下百姓幸甚!”

退了大殿,俅见严均准备告辞,忍不住开叫住了他。

,自汴京来往辽国只在数月之间,看来,自己很快就能得到准确的消息了。和严均分手之后,他又一路经过了好几朝官云集的地方,一一打了招呼之后,谁知正好遇见陈和陈次升迎面走来。他知这两人都是有名的直臣,一旦弹劾起朝官来半不讲情面,因此尽官阶他们许多,却仍旧是为礼。

严均闻言先是一震,随后便低了起来。去辽国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差事,由于两国之间并不属于和平共地那一类,因此每次使节使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为难,其中尤以历法之争为最。但是,若是能够在这场合下维持国尊容,一旦归来便会得到擢升,可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但是,对于他来说,能够借此一窥辽国山河大貌才是最重要的。

。他原本只认为此人因为有从龙之功才得以飞黄腾达,如今看来,自己的看法却是太偏颇了。“圣上,辽人边防极严,再加上我朝曾经推行保甲法,纵有三两个混大宋边境的也会被遣送回去。反侧是那些来往两国的商贾中多有细作,但这些人都有官引,若是不能抓到真真切切的把柄,往往对这些人无可奈何。如今辽国提通商,正可以把更多的细作派我大宋之地,不可不防。”

听到这样的称许,俅不由愕然。他由于擢升太快,从来就没指望言官会对自己有什么好评价,因此刻意和这群正人君保持距离,谁知会因为宗泽的任用而得到这些人的认同。不过自己先前的诸般作为,他也就释然了,先是上书废编类局,然后是言举贤,以及后来的改元建中蜻国都有他的影

“倘若学士能够周全,下官激不尽!”一瞬间,严均地弯下腰去,他很清楚,只要俅一句话,此事上就能变成现实。

“台谏多诤臣乃是国之幸事,否则朝堂上都是一个声音,苦的岂不是天下百姓?”

“对了,敦明,辽使既然前来报哀,朝廷便一定会派人前往吊祭。既然你对辽国山河都比较熟悉,是否愿意作为副使到辽国走一趟?耳听为虚见为实,不怎么样,去过一趟之后,回来之后的诸般定计也就能够更加牢靠一些,说不定还会有些别样的收获。”

学士,听说新任监察御史宗汝霖是你推荐的?”陈答礼之后突然开

“我大宋也可以趁机派细作辽,这事情不过是你来我往,大家彼此都是心知肚明的。”俅却本不担心这问题,如今地谍战虽然惨烈,但能够涉及层次地并不多,因此无须太过忧心。“听说耶律延禧和耶律洪基一样笃信佛教,自幼便在内廷蓄养僧人,并且还拜在了几位僧座下为俗家弟。而既然辽国民间也同样信奉佛教,我朝不妨派几位辽,想必有更大的功效。”

“若是天下都是像你这样的官员,圣上就不会如此忧心了。”话虽如此,俅却仍有一丝隐忧未曾。赵佶如今确实勤政,朝堂上也显现一丝蒸蒸日上的势,正合了史书上记载的建中之政,然而,谁能担保这样的情况能够长久?自古以来,天因为倦政而败坏了朝政的例多了去了,赵佶至今只有二十岁,若是过几年失去了最初的大志,那后果就极为可怕了。

学士无须如此客气,称呼下官之字敦明即可。”对于适才殿上赵佶地一番慨,严均仍旧耿耿于怀。“为臣者却不能为圣上分忧,实在是令人扼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