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四章用人才亦有诡dao(2/2)

想到这里,他便摊开了一份空白奏折,将白天钟昌的陈述一条条仔细写了上去,最后才在另一份私相呈递的小札上总结:“依臣之见,市舶司归于转运司确有不妥。须知转运司统一路之钱粮,乃是财赋要职,而市舶司经海上贸易,亦为重中之重,彼此之间不应有所统属,否则,有失陛下将财赋归于中央之要旨。钟昌提举楚州市舶司多年,每年国库钱粮数十万,功劳不可抹煞,若单单下旨褒奖,恐怕仍不足以表彰其功,恳请圣上依褒奖程之邵之前例,加官钟昌以彰显其功,如此方不失陛下圣明!”

“好了好了,你别说了!”钟昌被廖隽撩拨得满心火,连忙阻止“你要是再说下去,我今晚就别睡觉了!你倒是说说,如今除了坐等,我还能些什么?”

恰在此时,他觉到船似乎又停了下来,算算路程,这里应该是宝应,而且现在是夜里,似乎不应该停靠。正疑惑的时候,外便响起了一阵叩门声,待他发话之后,丰景便推门而

此时此刻,俅却是悠闲自得地坐在船上,心中计算着那个钟昌收到信时的模样。这是一个人才,但是,要怎么用好这个人才,却得注重方式方法。原本他是属意程之邵来打理,但是,程之邵的年纪稍稍太大了一,而且西北茶少了这样一个能员本不行。不说别的,就说王厚大军驻扎湟州,那么多的军粮钱饷,若不是靠着程之邵的茶博籴,恐怕就是吃也把青唐那一块吃得寸草不生。所以,如果这个钟昌能够为己所用,那么,他就可以设法将其提到中枢去。

“相爷,无锡那边派了一个人过来,说是有事情禀报!”

写到这里,他觉得颇为满意,但心中却总觉得遗漏了什么,好半晌才想起自己竟忘记了童贯。

“大人,相公此次下东南是为了什么,你不妨从这上面动动脑。”廖隽这才回过了神,立刻把满脑的胡思想抛到了九霄云外“要知,当初蔡相公把几个心腹提到尚书的位,可是没用多少时间!”

喜过望“恭喜大人,这词句虽然委婉,但是,其中义却明显得很。大人不妨想想,相公当年拜相之后,经他地手荐去的人哪一个不是名动天下?王厚平兑屡获大捷,军功彪炳,这固然还有他父两代的名声,而严均达虽说不是相公所荐,但旁人都能看,他和相公乃是一路的人,如今擢枢密院同知,一回来不是拜相便是主枢密院。而宗汝霖四十而开始大用,如今在西北也是屡屡建功,再看也同样是理财之臣地程之邵,已经加了显谟阁待制的衔…”

思忖片刻,他又在小札上附带了一句:“臣闻听王厚北巡,程之邵代其坐镇湟中,击退羌人余孽反击,以至于累倒军中。以程之邵之年,尚且奔波于西北前线,足可见其国之心,祈圣上另赏之。”

而以刘逵如今和赵之走得那么近的情形来看,他日其一旦去位,尚书一职铁定坐不稳,自己他日可以想想办法。但是,吏尚书还在何执中手里,这个京党中只怕是不会那么快落,再加上吏职权太重,若是贸然伸手只怕会不妙,暂时先搁在一边好了。工、刑、礼赞且先不说,兵的职权被枢密院夺去了大半。现在严均远在西北,这个同知枢密院的衔发挥不上用场,是不是该考虑一下枢密院的后备问题?

自从跟着王厚远征西北,童贯似乎也在那一带呆了有三四年,只是,监军还是监军,赵佶似乎一都没有用其真正指挥大军的意思,这个兆相当好。与其相信重用童贯会再现一个英勇善战的李宪,他还不如相信史书的记载。所以,王厚实在是异常明,北巡甚至还把童贯一起拉上,然后才名正言顺地让程之邵坐镇湟州。当然,想不到程之邵一介文臣在战场上也颇有章法,至少大军调动纹丝不,这退敌有功至少能够让其再晋升个一两级。

自从撤三司使而将财权重归之后,尚书这个位便渐渐重要了起来。虽说仍然不及明清大权归六那样夸张,但却是不容小觑的实权位置。现如今,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放任别人在自己底下争权了。若是再不及早准备,他日迟早被人吃得连骨都不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