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歪歪扭扭飞出去的利箭,有的竟绕过前方敌寇,射中后边的骑兵。
失去骑手的百余匹战马顿时搅乱了哈丹巴特尔锐不可挡的冲锋队形,摧山地气势为之顿,随即两股洪流交错冲杀在一起,喊杀声震耳欲聋,白刃撞击声不绝于耳,疯狂的双方士兵借着快马前冲亡命搏杀。
这种马队对冲的肉搏没有一对一的厮杀,常常双方骑士兵刀甫一交接,二马己错蹬而过,同新地对手刚刚交手一合,便再次错肩而过,将敌人交给后边猛冲过来的骑手。
在这一刻只有杀人才能防止自已被杀,这些平素微不足道地士兵不管他以前是卑贱还是委琐,是刚毅还是懦弱,是阴险还是磊落,在这一刻都爆发出气壮山河的呐喊,激荡起一波令人心荡神驰的冲激波。
置身绞肉战场,听到的是一阵刺耳牙酸的摩擦声,因为明军骑术不及鞑子,而马刀要发挥犀利的攻击优势,需要借助臂力、腰力和战马的冲击力,马术逊人一筹这三项都发挥不出来,王守仁一时无法提高这支临时组合部队的自身技能,只好在兵器上做手脚。
前方近五千骑兵使的都是狼牙棒,他们地臂力使不动真正钝铁打铸的狼牙棒,所以都是上粗下细木质又硬又沉的梨木捧子,头部横七竖八钉了许多露出半尺长的小指粗铁钉,与对方锋利的马刀碰撞“哧滋”声不绝,还可以利用铁钉的勾挂有效迟滞对方挥刀的速度。
左挥右挡前捅上砸的轻便狼牙棒抵消了战士自身的技能弱点,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压制了哈丹巴特尔精骑的骁勇善战,巨狼膨湃着向前涌动,三千鞑子精骑陷入近两万明军的汪洋大诲之中。
从山顶望去,明军的前锋和两翼仍在冲锋,队伍中央却如浊狼排空,激荡不已。旭日干的三千骑兵也冲上来了,利用箭雨优势稍稍阻挡了一下明军的攻势,然后也陷入明军的包围之中。
又是一场烂仗,王守仁仅带着几百人冲出了旭日干的拦截队形。和两翼呼啸应和地数千兵马直扑前方的羊毛大?。
羊毛大?下是已无大军保护的鞑靼大汗和各部盟首领。
擒贼先擒王!
欲救吾之必救,先攻敌之必救!
如果王守仁提马上山,在山坡上发挥不出骑兵的优势,冲至半山必然下马陷入与攻山鞑靼的苦战,就算最后将鞑靼人全部赶尽杀绝,乱军之中是否能保证皇帝的安全也殊未可料,这番反斩首逼得即将攻下山峰的鞑子不得不立即回马救人,山上之险立解。
果然,各处指挥攻山的鞑靼头领早在这股明军骑军冲来时就已加以注意,一见险情立即集结大军反扑回来。
伯颜和各部盟首领的身边所有的亲兵加起来不过一千多人。但是这些人都是鞑靼战士中最骁勇地战士,立即挥舞着兵器拦到首领们面前和明军厮杀起来。
人尸马骸横七竖八,断头残肢惨不忍睹,鲜血混合着泥污。原本洁白的冰雪地面早已看不出本来颜色,血腥气中人若呕。
杨凌见机立即对血染征袍的许泰和马哈卢道:“胜败在此一举,集结大军,冲击正面之敌,接迎王将军兵马靠近!”
许泰接令,立即集合喘息未定的官兵。除了步卒,全部上马冲下山去。马哈卢持着沉重地铁镗,也招呼残余的三卫士兵,呼啸着冲下山去。不同服饰的两股大军交错奔驰冲出,滚滚烟尘腾起。长枪、钢刀闪耀着逼人的杀气。
被王守仁围在中心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攻击半圆的是鞑靼后备军的六千铁骑和伯颜可汗等部盟首领地一千精兵,外侧是纷纷回援的大队鞑靼士兵,将他们裹挟在中间,自山上紧跟着冲下的是是八千多名大明和朵颜三卫的骑兵,试图趁鞑靼地反包围阵形尚未形成,打开一条缺口将援军迎上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