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99第一百九十八章(2/2)

应该和邹小先生商量一下,电视机还不急,是不是先改一下照相机?

五月十八日,关北电影公司主要人员扛着摄影机京,他们将联合上海两家电影公司,一同将这场阅兵式用镜和胶片记录下来。同车还有分记者,一路上,车厢里谈笑声就没停过。谈论多,仍是时政闻刊登那篇文章和其后评论。随着阅兵式临近,这个话题度非但未退,反而

有了李谨言这只蝴蝶,华夏却领先一步,走了欧洲前面。当掐成一团欧洲人分胜负之后,他们会发现,世界已经和他们记忆中完全不同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

站台上,关北大小报社记者扛着相机严阵以待,从整齐脚步声开站台,到列队,再到第一个兵哥登上火车,拍照时声响,暴起火和烟雾就没停过。不是还能听到几声赞叹:“雄壮之师,威武之师!”

遗憾是,1915年空袭波兰之后,于各原因,俄国轰炸机队便少有建树。后因十月革命,俄国退一战,使这支轰炸机队“风采”,被后来居上德国和英国所掩盖。

重机枪和轻机枪研发设计也一直没有太大展,但冲锋枪,步枪,以及华夏15式手枪,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队。山西太原兵工厂,河南巩县兵工厂正式投产超过半年,两省军队也分批开始换装,湖北汉兵工厂生产冲锋枪,已经成为湖北督帅宋琦宁手中一张王牌,不久前还一批,购买者是德国。

从早认识到重机枪堑壕战中作用,到用冲锋枪组建突击队,再到后来坦克战,德国人军事上嗅觉总是会领先他国一步。坦克集群战术是英国人首先发明,并投到战争中使用,真正领会其髓,将其发扬光大却是德国,当然,还有后世苏联。

楼少帅听得很认真,偶尔还会询问一两个问题,李谨言一边听,一边看向停靠不远飞机,脑里只有一个念,其余暂且不论,只是这“长相”,就完全可以和丑八怪一型一较下了…

李谨言站他旁,始终不太习惯面对这么多记者,一阵一阵烟雾和火,不说吓人,也足够呛人。

继兵哥之后,被邀请参加阅兵式军政府官员,及北六省社会各界人士也陆续启程,李谨言将六日后与楼少帅一同赴京,白老也会与他们同行。楼夫人接连从京里发来几封电报,白老看过之后,轻笑数声,女孝心,他心中有数,可看着小辈成长,也是一件乐事。

一边,楼少帅正听技术人员详细讲解轰炸机相关结构,抬见到李谨言,便招手示意他过去。李谨言走到近前,就听技术人员说:“四架机枪,机内有炸弹舱,多可载弹九百公斤,另外还改了投弹装置。”

五月二十日,关北飞机厂传来消息,华夏二型双翼轰炸机起飞成功,这要多亏海参崴抓获几个俄国战俘。他们都是俄军飞行员,驾驶过俄国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还曾是世界上第一支轰炸机队成员。沙俄虽然陆军武装方面落后,轰炸机研究和制造却一度领先于世界。

戎装,腰挎指挥刀楼少帅站得笔直,如刀锋,似山岳。

李谨言得到消息后,立刻乘车赶去了飞机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