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三十六章柴窑瓷缸(2/2)

洪天宝看着老农放在旁边的瓷缸,突然问:“老人家!你这瓷缸哪来的?能否让我看看?”

“唉!不好!挖了十多米,下面的土居然还是的,我活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提到这事,老任就叹了气说

洪天宝再看这个瓷缸的年代,就发现这是后周的件,年代悠久。据这一系列的表现,洪天宝就猜测,这个瓷缸就是后周时期的柴窑。

“咦!怎么会这样?”这下连林辉也惊奇了。他虽然不是这里土著,但住了这么多年,对这地方也是颇为了解。村里不是旱之地,地下更是丰富。以前他就参加过几次村里的挖井行动,几乎都是下挖几米就能看见清澈的地下涌上来。(。

老农见这个瓷缸够大,心想还有用,这才拿回来的。

洪天宝据老农的话语,几乎可以肯定,柴窑的窑址就在老农挖井的地方。不然的话,不可能一下那么多柴窑制品的。

“嗯?哦!这玩意呀!你看吧!这是我在挖井的时候挖来的,郁闷!本来是想挖井取的。但挖了两天,都十多米了,一滴都找不到,就发现这些玩意。”老农将瓷缸递给洪天宝说

柴窑这名词对大家可能极为陌生,这不奇怪,柴窑本就是一个传说。柴窑,据记载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河南郑州,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但是至今未发现实及窑址,故不在当代公认的宋代五大名窑之列。

古代人对于柴窑的评价十分之,但因为一直没有发现柴窑的实和窑址,柴窑只能在行内传,外界本不知这么一个技艺超的瓷窑。

老农这才,暗难怪。在老农的意识当中,京城可是相当远的地方,不多来往也不奇怪了,俗语不是说:远亲不如近邻吗!

“哈哈!都老邻老居,还说这样的集气话!”老任大笑

“怎么样?井挖好拉?还顺利吧?”林老笑着问

洪天宝心急,差忘记人家还没吃饭,刚要让老农领路前去一看。这时候,林辉和唐心就从里面来了。林辉刚才还在里面稍微加了一下饭菜,尽这些饭菜刚拿去不久,还泛着气,但招待客人还是得加一下比较好。

“什么?除了这个瓷缸,还有其他瓷制品?”洪天宝吃惊

洪天宝心里震惊异常,看来这次又是一次重大发现了。他视线转向手中的瓷缸,这个瓷缸有脸盆那么大,用的确不小,难怪这个老农会带回来。

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破,者般颜作将来”据此推断,柴窑瓷应为天青釉瓷。

细一看瓷缸,洪天宝就发现这瓷缸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滋细媚,有细纹,制异,上面没有任何图案。轻轻一敲瓷缸,声如磐,其底呈现瓷胚本来的

由于本书网百度关键字排名不稳定,为方便下次阅读,请Ctrl D添加书签喔,谢谢!

”语气之中还有一丝责备。孙莫霸和洪天宝都被这话得尴尬不已,也明白这位老农的意思,无非就是责怪洪天宝等人这么久没有看望林辉一次。

洪天宝是从以前古叔给的《景德镇陶录》中认识柴窑的,这本书是清代兰浦和郑廷挂所写,里面提到:“滋细媚,有细纹,制异,为诸窑之冠”还说柴窑瓷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作服饰、帽饰: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

“以后一定经常过来,其实我们几个都来自京城,前不久才知有个长辈住在这里。既然知了,以后会经常来往的。”洪天宝解释

这说也奇怪,理说,他们这地方地下不缺,一般挖了上十米,下面的就能发现。但这次不同,估计都是七八米了,愣是没有,连泥土都有些燥。挖来最多的就是这些瓷制品,足足五六个,其中两个被无意中砸烂了。

“老任,你和小任快过来吃,不好意思呀!都是我们吃剩的,大家将就吧!”林辉笑,今天格外神和兴。不但能够遇到三个以前老领导的后代,还将折磨自己多年的老病给治愈了,真是人逢喜事呀!

“对呀!不小心砸烂了两个瓷碗,那里还有三个瓷杯,没什么用,所以没带回来。…”老农见洪天宝反应如此之大,不解地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