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聪明人在一起,有时候确实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就如此刻。
看到胡先生,龙烈血施了一个“拱”礼,胡先生还了龙烈血一礼。两人均微微一笑,一起走了品茗斋。
这时,云生抱着一个白玉盒走了
来,放到桌上,不发一语就退到了门
。
胡先生打开玉盒,里面是一个两寸大小的褐黑茶饼,茶饼上有一张已经发黄的糯米
的标签,上书“同庆老号”几个字。
“茶讲究质、朴、雅、素,四字,凡此一勺一缶,都需要认真呵护,保养,需以平常心,恭敬心待之,茶
中人称为‘备
’,‘备
’之本,实乃在乎一个‘仁’字,茶
亦是仁
。杯亦分三才,杯盖在上,为天,杯托在下,为地,杯
居中,为人,‘尊人’之意,实为茶
之本。”
“先生谬奖了,烈血受教!”
茶拿来了,随后,茶炉七事,茶炉、灰承、炭斗、烧壶、
缶茶扇、拭巾一一登场,除此之外,还有茶勺,茶灯等,胡先生的动作态度,始终庄重优雅,俯
抬手之间,也自有气度。
“请!”胡先生自己先半跏趺坐于桌一边的
塌上,龙烈血有样学样,也半跏跌坐于另一边。
燃起了茶炉中的槐薪,胡先生就舀了两瓢泉
淋
壶中“这茶之一
,
最关键,山
上,江
下,井
下,活火还需活
,上善若
,
火相济,才能煮
一壶
泽、香气、滋味、气韵四相
备的好茶啊!”胡先生的话语重心长,虽然是在说茶,但龙烈血总觉得似乎在胡先生的话中有言外之意,还是专门说给自己听的,自己脑中灵光闪了几下,竟是模模糊糊,似近实远,一时无法把握。
“这个玉盒中装的便是号称‘一茶有十味,一茶有千境’的普洱了,乃是我年轻时游历滇中各地,当时的同庆老号刘老板所赠,此茶存于现今已过百年,呵…呵…比我的岁数还大了,乃当年上贡满清皇室所用‘金瓜普洱’压制而成,用木盒装此极品,时间久了茶味会与木盒的木味相混相冲,故用玉盒最好,凉
无味无虫!今天烈血来了,老朽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就一同和老朽饮一杯清茶吧!”
龙烈血沉默了,胡先生也闭上了睛,那恬静淡雅的神情,似在享受某
无声的音乐一般,茶炉内,槐薪上窜起的火苗轻轻添着
壶的座底,这一
用来煮茶的东西造型古拙,似乎有些年代了,但对茶
完全谈不上什么了解的龙烈血此刻也无从分辨它们的价值。窗外,桃林离窗
如此之近,又值桃树产果之时,虽坐在屋中,龙烈血还是闻到了那些桃
成熟时特有的清香味,远
天边的晚霞依旧夺目,但此刻已经变成暗紫
,那太
落山前的最后一
余晖将最远
的那一
说完这一句,龙烈血便不再发一言,只定定的看着胡先生的动作,听着胡先生的解说,这就是龙烈血上的一个长
,从来不会不懂装懂。
这还叫没什么好招待的?龙烈血虽然不太懂茶,但也明白此茶的价格绝对不便宜,光看那个玉盒,已是不价值不菲,何况它里面装的东西。任龙烈血怎么想,他还是低估了这一块茶的价值,一直到数年之后,当龙烈血在一个拍卖会上再见到这茶,并以一个夸张的价格拍到同样的一块后,龙烈血才真正明白今天自己有多么的奢侈,跟这几杯茶比起来,那些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什么的,算个
。
品茗斋不大,也就是十多平方的样。品茗斋中布置的东西也很少,但却真正是
到了简约而不简单。品茗斋的西边墙上,开了一扇窗
,窗
下,外面山坡上的一片桃林,远
,是满天火烧般的云狼。正对着窗
的,是一张木桌,或许不如说是一段残留于原地的树桩,那“树桩”的表面有筛
大小,
却还植于轩中地下,留于表面的这一截就
了桌
,桌
的两边,是两个竹编的
塌。最难得的是,在品茗斋的南边,那是一
天然的石
,一
清泉从石
中涌
,顺着两
人工雕凿的石槽在屋中绕了一个半圈,
到外面的小溪里去了…整个品茗斋的布置,可谓尽得“简、朴、通、幽”四字真谛。
如果此刻有一两个懂茶之人在这里,看到这样玉藏百年的御用极品普洱,那还不珠
都要掉下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面对这样可遇而不可求的极品,即使是用十倍于其重的黄金换,你能喝到一
也算是赚到了。
“饮茶之,先求正
正心正念,烈血看来已得个中三味了!”胡先生看着坐得笔直却又
觉无比自然的龙烈血说
。